基于双亲性寡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流控芯片表面改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引言 | 第9页 |
·微流控芯片制作材料 | 第9-10页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芯片表面改性 | 第10-13页 |
·动态涂层 | 第10-12页 |
·化学涂层 | 第12-13页 |
·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 | 第13-16页 |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 第13-14页 |
·电化学检测 | 第14-15页 |
·质谱检测 | 第15-16页 |
·其它检测 | 第16页 |
·微流控芯片电泳的分离模式 | 第16-22页 |
·自由区带电泳(CZE) | 第17-19页 |
·凝胶电泳(CGE) | 第19-20页 |
·等点聚焦(IEF) | 第20页 |
·胶束电动电泳(MECC) | 第20-21页 |
·芯片二维电泳分离 | 第21-22页 |
·微流控的应用研究 | 第22-24页 |
·微流控芯片核酸的应用 | 第22-23页 |
·微流控芯片多肽和蛋白质的应用 | 第23-24页 |
·细胞分析的应用 | 第24页 |
·本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改性及抗吸附性研究 | 第25-35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6页 |
·试样溶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微流控芯片电泳荧光检测系统的构造 | 第27页 |
·改性实验 | 第27-29页 |
·表面接触角测量 | 第27-28页 |
·AFM表征实验 | 第28页 |
·电渗流的测量 | 第28-29页 |
·表面抗吸附实验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4页 |
·接触角表征 | 第31页 |
·AFM表征 | 第31-32页 |
·电渗流检测 | 第32-33页 |
·表面抗吸附研究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双亲性寡肽动态涂层在芯片电泳中的应用研究 | 第35-49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试剂 | 第36页 |
·试样溶液的制备 | 第36-37页 |
·芯片电泳操作 | 第37-38页 |
·微流体的进样方式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8页 |
·双亲性寡肽的结构 | 第39页 |
·双亲性寡肽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第39-42页 |
·电泳条件优化 | 第42-45页 |
·蛋白和多肽的电泳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