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G桩体材料试验与复合地基PFC2D模拟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桩体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煤矸石应用于建设工程中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粉煤灰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聚丙烯纤维在国内外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夯底扩端桩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桩复合地基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桩体材料室内试验研究 | 第21-44页 |
·概述 | 第21页 |
·室内试验原材料的性质分析 | 第21-27页 |
·煤矸石物化性质及工程力学特征 | 第21-24页 |
·粉煤灰物化性质及工程力学特性 | 第24-26页 |
·水泥主要技术指标测定 | 第26页 |
·石灰主要技术指标测定 | 第26-27页 |
·聚丙烯纤维的性能指标 | 第27页 |
·二灰煤矸石混合料配比设计及试验 | 第27-29页 |
·二灰煤矸石配比设计 | 第27-28页 |
·二灰煤矸石配比试验 | 第28-29页 |
·FTG 混合料配比试验 | 第29-35页 |
·FTG 配比设计 | 第29页 |
·桩体材料配比试验方法和要求 | 第29-30页 |
·桩体材料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试验成果分析 | 第31-35页 |
·混合料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1页 |
·水泥掺量和龄期对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纤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 | 第37-41页 |
·扫描电镜试验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3章 夯扩桩复合地基的机理研究 | 第44-47页 |
·夯扩桩桩体材料的强度机理 | 第44-46页 |
·混合料之间的化学反应 | 第44页 |
·聚丙烯纤维与混合料之间的加固机理 | 第44-46页 |
·夯扩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颗粒流数值模拟的原理 | 第47-52页 |
·引言 | 第47页 |
·颗粒流方法产生的背景 | 第47-48页 |
·颗粒流的基本力学理论 | 第48页 |
·颗粒流介质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48-50页 |
·基本假定 | 第48页 |
·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 | 第48-50页 |
·接触刚度模型 | 第50页 |
·颗粒流方法建模分析步骤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夯扩单桩及其复合地基的颗粒流模拟 | 第52-7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2-55页 |
·夯扩单桩及复合地基颗粒流模型的基本要求 | 第52页 |
·颗粒参数的选定及模型箱的生成 | 第52-53页 |
·夯扩单桩的生成 | 第53-54页 |
·FTG 夯扩桩复合地基的生成 | 第54-55页 |
·模拟试验数据的获取 | 第55-56页 |
·颗粒单元分布、矢量位移的数据获取 | 第55页 |
·单桩及复合地基的荷载与沉降 | 第55页 |
·地基土压力、孔隙分布 | 第55-56页 |
·荷载作用下夯扩单桩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65页 |
·颗粒单元分布、矢量位移图 | 第56-63页 |
·夯扩单桩基础荷载—沉降 | 第63页 |
·桩周颗粒单元土压力、孔隙度分布 | 第63-65页 |
·荷载作用下夯扩桩复合地基模拟结果分析 | 第65-75页 |
·颗粒单元分布、矢量位移图 | 第65-71页 |
·基础荷载—沉降 | 第71-72页 |
·桩间土压力、孔隙度分布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FTG 夯扩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 | 第77-88页 |
·夯扩桩复合地基的设计 | 第77-84页 |
·桩长、桩径及桩距 | 第77-78页 |
·扩大头计算 | 第78-80页 |
·桩体强度指标和褥垫层的设置 | 第80-81页 |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Rα的计算 | 第81-83页 |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 第83-84页 |
·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计算 | 第84-85页 |
·加固体的变形量 | 第84-85页 |
·下卧层土层的变形量 | 第85页 |
·FTG 夯扩桩技术原理及施工工艺 | 第85-87页 |
·FTG 夯扩桩技术原理 | 第85-86页 |
·FTG 夯扩桩施工工艺流程 | 第86页 |
·施工步骤及要点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