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监军制度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13页 |
| (一)概念的界定与选题的意义 | 第7-9页 |
| (二)学术史回顾和尚需突破的问题 | 第9-11页 |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一 魏晋监军的类型 | 第13-38页 |
| 1 督军从事监军 | 第13-14页 |
| 2 护军监军 | 第14-15页 |
| 3 监军使者监军 | 第15-22页 |
| (1) 谒者监军 | 第15-17页 |
| (2) 中郎将监军 | 第17-21页 |
| (3) 御史监军 | 第21-22页 |
| 4 将军监军 | 第22-38页 |
| 二 魏晋监军体系的结构 | 第38-47页 |
| (一)中央直辖军及其监军 | 第38-43页 |
| (二)地方军及其监军 | 第43-45页 |
| (三)军屯及其监军 | 第45页 |
| (四)南匈奴及其监军 | 第45-47页 |
| 三 魏晋监军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 第47-53页 |
| (一)魏晋监军制度的特点 | 第47-50页 |
| 1.将军监军为主,使者监军为辅 | 第47-48页 |
| 2.监军权和领兵权的合流 | 第48页 |
| 3.监军人员明确的监军分工 | 第48-49页 |
| 4.监军权利的大小取决于监军者身份的高低 | 第49-50页 |
| (二)魏晋监军制度的影响 | 第50-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