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2章 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思想内涵及基本特征 | 第16-27页 |
| ·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 | 第16-22页 |
|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 第17-19页 |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 第19-21页 |
| ·科学发展观理论 | 第21-22页 |
| ·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 | 第22-24页 |
| ·狭义的生态文明 | 第23页 |
| ·广义的生态文明 | 第23-24页 |
|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 第24-27页 |
|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 | 第24-25页 |
| ·公平公正的生态法律制度 | 第25页 |
| ·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 第25-27页 |
| 第3章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 第27-33页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 第27-28页 |
| ·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28-29页 |
| ·解决目前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必然要求 | 第29-30页 |
|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需求 | 第30-33页 |
| 第4章 目前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3-40页 |
| ·自然灾害困扰,自然环境污染严重 | 第34-35页 |
| ·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生态系统退化 | 第35-36页 |
| ·生态环保监管政策缺失,生态资源短缺 | 第36-38页 |
| ·人居环境条件不足,全民生态环保意识薄弱 | 第38-40页 |
| 第5章 加强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对策 | 第40-57页 |
| ·加强生态政治建设 | 第40-45页 |
| ·加快环境法制建设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 第40-42页 |
| ·严格落实生态治理的责任,加大惩处力度 | 第42-43页 |
| ·建立绿色 GDP 核算制度,完善科学的社会核算体系 | 第43-45页 |
| ·注重生态经济建设 | 第45-51页 |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45-47页 |
|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循环经济 | 第47-49页 |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 | 第49-50页 |
| ·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生态宜居的城市群 | 第50-51页 |
|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 | 第51-54页 |
| ·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文化意识 | 第51-53页 |
|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 | 第53-54页 |
| ·推进生态人居环境建设 | 第54-57页 |
| ·改善湖区居民基础生活设施 | 第54-55页 |
| ·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发展生态文明 | 第55-57页 |
| 第6章 小结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