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诈骗行为的刑法规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诉讼诈骗行为的构造及其表现 | 第12-17页 |
| ·传统诈骗罪中诈骗之含义及其结构 | 第12页 |
| ·诉讼诈骗的基本含义及其行为特征 | 第12-15页 |
| ·诉讼诈骗的基本含义 | 第12-14页 |
| ·诉讼诈骗的行为特征 | 第14-15页 |
| ·诉讼诈骗行为的表现形式 | 第15-17页 |
| 第2章 域外诉讼诈骗行为的立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7-23页 |
| ·域外诉讼诈骗行为刑法规制的现状 | 第17-21页 |
| ·日本 | 第17-18页 |
| ·德国 | 第18-19页 |
| ·意大利 | 第19页 |
| ·新加坡 | 第19-20页 |
| ·西班牙 | 第20-21页 |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23页 |
| 第3章 我国关于诉讼诈骗行为定性的学说及评价 | 第23-37页 |
| ·关于诉讼诈骗行为定性的诸学说 | 第23-28页 |
| ·诉讼诈骗无罪论 | 第23-24页 |
| ·诉讼诈骗有罪论 | 第24-28页 |
| ·笔者对诸学说的评价 | 第28-37页 |
| ·诉讼诈骗无罪论之评析 | 第28-29页 |
| ·诈骗罪说之评析 | 第29-32页 |
| ·敲诈勒索罪说之评析 | 第32-33页 |
| ·抢劫罪说之评析 | 第33页 |
| ·其他犯罪说之评析 | 第33-37页 |
| 第4章 增设诉讼诈骗罪的设想 | 第37-45页 |
| ·增设“诉讼诈骗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37-41页 |
| ·增设“诉讼诈骗罪”的必要性 | 第37-39页 |
| ·增设“诉讼诈骗罪”的可行性 | 第39-41页 |
| ·罪名确定及法条设计 | 第41-42页 |
| ·罪名的选择 | 第41页 |
| ·法条表述及法定刑选择 | 第41-42页 |
| ·诉讼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 第42-45页 |
| ·犯罪客体 | 第42页 |
| ·犯罪客观方面 | 第42-44页 |
| ·犯罪主体 | 第44页 |
| ·犯罪主观方面 | 第44-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