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算法及其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概述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EM 算法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EM 算法原理 | 第17-31页 |
| ·EM 算法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EM 算法收敛性 | 第17-18页 |
| ·常用 EM 加速算法 | 第18-19页 |
| ·缺失数据模式与机制 | 第19-20页 |
| ·测量中常用缺失数据处理方法 | 第20-28页 |
| ·填充法 | 第21-25页 |
| ·删除法 | 第25页 |
| ·卡尔曼滤波模型 | 第25-27页 |
| ·灰色模型法 | 第27-28页 |
| ·效果评价指标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EM 算法在变形监测数据中应用 | 第31-40页 |
| ·基于 EM 算法的沉降数据处理依据 | 第31-32页 |
| ·正态分布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 | 第32-33页 |
| ·基于 EM 算法的不完全数据的参数估计 | 第33-35页 |
| ·切比雪夫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 | 第35-39页 |
| ·切比雪夫多项式回归分析 | 第36-38页 |
| ·基于 EM 算法的切比雪夫多项式回归分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EM 算法的工程应用 | 第40-64页 |
| ·工程实例 | 第40-44页 |
|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 第40-43页 |
|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 第43-44页 |
| ·沉降监测技术 | 第44-47页 |
| ·测量主要技术标准 | 第44页 |
| ·沉降观测基本要求 | 第44页 |
| ·沉降监测布点及监测网实施要求 | 第44-46页 |
|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 第46-47页 |
| ·基于 EM 算法的切比雪夫多项式沉降数据分析 | 第47-51页 |
| ·预测效果比较 | 第51-63页 |
| ·指数平滑法 | 第51-55页 |
| ·神经网络预测法 | 第55-61页 |
| ·三种方法的比较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总结 | 第64-65页 |
| ·不足与进一步工作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 | 第72-73页 |
| 文献综述 | 第73-78页 |
| 详细摘要 | 第78-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