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第一章 低碳经济概述 | 第15-25页 |
一、低碳经济的解析 | 第15-18页 |
(一) 低碳经济的内涵 | 第15-17页 |
(二) 经济形态的辨析 | 第17-18页 |
二、低碳经济的溯源 | 第18-20页 |
(一) 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 | 第18-19页 |
(二) 低碳经济的提出 | 第19-20页 |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 第20-25页 |
(一) 节约发展能源的需要 | 第20-21页 |
(二) 优化生态环境的需要 | 第21-22页 |
(三) 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 第22-23页 |
(四) 推进科技创新的需要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低碳经济发展与财政政策支持 | 第25-35页 |
一、财政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 第25-29页 |
(一) 发展低碳经济利于公共利益 | 第25-26页 |
(二)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引导 | 第26-27页 |
(三) 低碳经济设施需要财政支持 | 第27页 |
(四) 制度和技术创新需要财政支持 | 第27-29页 |
二、我国政府支持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现状 | 第29-35页 |
(一) 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 | 第29-31页 |
(二) 现行财政政策的实践 | 第31-35页 |
第三章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问题分析 | 第35-43页 |
一、存在问题 | 第35-37页 |
(一) 财政投入政策不清晰 | 第35-36页 |
(二) 公共税收政策未利用 | 第36页 |
(三) 国内碳排放市场缺失 | 第36-37页 |
(四) 以市场机制引导不够 | 第37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37-43页 |
(一) 社会发展层面 | 第37-39页 |
(二) 公共财政层面 | 第39-40页 |
(三) 财政政策层面 | 第40页 |
(四) 市场机制层面 | 第40-43页 |
第四章 英美日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借鉴 | 第43-49页 |
一、英国激励性的财政政策 | 第43-45页 |
(一) 气候变化税 | 第43-44页 |
(二) 碳基金 | 第44-45页 |
(三) 气体排放贸易 | 第45页 |
二、美国以低碳技术为重点的财政政策 | 第45-47页 |
(一) 凸显技术创新 | 第46页 |
(二) 奥巴马绿色新政 | 第46-47页 |
三、日本发展低碳经济财政政策的实践 | 第47-49页 |
(一) 试行碳排放交易制度 | 第47页 |
(二) 推广“碳足迹”制度 | 第47-48页 |
(三) 政府补贴和税收改革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 第49-59页 |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财政政策理念 | 第49-51页 |
(一) 以人为本 | 第49-50页 |
(二) 统筹兼顾 | 第50-51页 |
二、健全财政支出政策 | 第51-54页 |
(一)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 第51-52页 |
(二) 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支出 | 第52-53页 |
(三) 实施政府低碳绿色采购制度 | 第53页 |
(四) 加大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第53-54页 |
三、改革现行税收政策 | 第54-56页 |
(一) 完善资源税 | 第54-55页 |
(二) 开征环境税 | 第55页 |
(三) 建立碳税制度开征碳税 | 第55-56页 |
四、财政扶持企业参与 | 第56-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