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 昆虫肠道微生物 | 第10-18页 |
·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昆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 | 第11-12页 |
·昆虫肠道微生物与昆虫的关系 | 第12-13页 |
·共栖 | 第12页 |
·互利共生 | 第12-13页 |
·寄生 | 第13页 |
·昆虫肠道微生物的功能 | 第13-18页 |
·为昆虫合成多种营养物质 | 第14-15页 |
·微生物的解毒作用 | 第15页 |
·参与昆虫的生殖调控 | 第15-16页 |
·对寄主的共生间接保护 | 第16-18页 |
2 害虫的共生防治 | 第18-22页 |
·共生防治的概念 | 第18-19页 |
·共生防治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1 供试昆虫 | 第24页 |
2 供试幼虫解剖 | 第24页 |
3 肠道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 第24-25页 |
·平板的制备 | 第24-25页 |
·肠道菌分离 | 第25页 |
·细菌分离物的纯化 | 第25页 |
4 细菌分离物的16S rRNA鉴定 | 第25-28页 |
·16S rRNA的PCR扩增 | 第26页 |
·PCR扩增产物纯化 | 第26-27页 |
·连接 | 第27页 |
·转化与涂板 | 第27页 |
·阳性克隆筛选 | 第27-28页 |
·测序 | 第28页 |
·BLAST分析 | 第28页 |
·分离菌种保存 | 第28页 |
5 细菌分离物的生化特性分析 | 第28-34页 |
·革兰氏反应 | 第28-29页 |
·过氧化氢酶反应 | 第29页 |
·碳利用特性 | 第29页 |
·解脂活性 | 第29-30页 |
·吲哚产生特性 | 第30页 |
·甲基红试验(M.R.试验) | 第30页 |
·溶血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48页 |
1 四种鳞翅目幼虫肠道细菌分离情况 | 第34-35页 |
2 肠道细菌16S rRNA电泳条带分析 | 第35页 |
3 肠道细菌16S rRNA基因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35-44页 |
·棉铃虫幼虫肠道的细菌群落 | 第35-36页 |
·稻纵卷叶螟幼虫肠道的细菌群落 | 第36-41页 |
·菜青虫幼虫肠道的细菌群落 | 第41-43页 |
·甜菜夜蛾幼虫肠道的细菌群落 | 第43-44页 |
4 生化特性分析 | 第44-45页 |
5 溶血活性检测 | 第45-46页 |
6 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8-56页 |
1 鳞翅目幼虫肠道细菌的多样性 | 第48-53页 |
2 鳞翅目幼虫肠道细菌的功能 | 第53-55页 |
3 本研究用于共生防治的可行性分析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