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气候变化现状 | 第11页 |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公约履约中的重要作用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森林碳储量计量方法学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森林碳汇服务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2-25页 |
·北京市概况 | 第22-23页 |
·本市气候与土壤概况 | 第22页 |
·本市森林资源概况 | 第22-23页 |
·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23-25页 |
·四座楼市级自然保护区 | 第23-24页 |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第24页 |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第24-25页 |
3. 松山、百花山与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碳储量动态研究 | 第25-69页 |
·IPCC方法学的选择及层次分析 | 第25-26页 |
·松山、百花山与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碳储量研究 | 第26-66页 |
·松山、百花山与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碳储量研究具体方法 | 第27-28页 |
·数据获得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27页 |
·乔木层碳库、草灌层碳库及枯落物和枯死木碳库碳储量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松山、百花山与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乔木层碳库碳储量及碳汇潜力研究 | 第28-60页 |
·各自然保护区乔木层生物量与蓄积量计算 | 第28-50页 |
·乔木层蓄积量与林龄转换关系分析 | 第50-52页 |
·乔木层生物量与蓄积转换关系分析 | 第52-55页 |
·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乔木层碳储量计量与潜力预测 | 第55-60页 |
·松山、百花山与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草灌与枯落物和枯死木碳库碳储量预测 | 第60-64页 |
·各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林下草灌层、枯落物和枯死木碳库生物量预测 | 第60-64页 |
·各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林下草灌层、枯落物和枯死木碳库碳储量预测 | 第64页 |
·目标年松山、百花山与四座楼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碳储量及碳汇潜力分析 | 第64-66页 |
·不确定性分析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4. 北京市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服务市场构建与潜力分析 | 第69-83页 |
·相关概念及政策分析 | 第69-71页 |
·森林碳汇服务及市场化 | 第69页 |
·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对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69-71页 |
·《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议题 | 第70页 |
·避免毁林、森林退化与森林可持续管理、增加森林碳储量、森林保护议题 | 第70-71页 |
·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化与生态补偿、减排增汇 | 第71页 |
·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 第71-72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72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72页 |
·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 第72-74页 |
·国际森林碳汇服务市场现状 | 第72-74页 |
·国内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 第74页 |
·北京市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服务要素分析及模式构建 | 第74-78页 |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服务要素分析 | 第74-75页 |
·北京市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服务交易模式构建 | 第75-78页 |
·北京市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化优势分析 | 第75-76页 |
·北京市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化障碍分析 | 第76-77页 |
·北京市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化模式构建 | 第77-78页 |
·北京市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服务发展潜力 | 第78-81页 |
·我国及北京市未来碳排放情况分析 | 第78-79页 |
·北京市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碳汇作用分析 | 第79-80页 |
·北京市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森林碳汇服务潜力分析 | 第80-81页 |
·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森林碳汇服务市场潜力分析 | 第80-81页 |
·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森林碳汇服务市场潜力分析 | 第81页 |
·四座楼市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森林类型森林碳汇服务市场潜力分析 | 第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5. 北京市发展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碳汇功能与服务市场化的建议 | 第83-86页 |
·发挥服务潜力,把握发展机遇 | 第83页 |
·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 | 第83-84页 |
·加强能力建设,完善保障措施 | 第84页 |
·全面展开宣传与引导工作,减少发展威胁与风险 | 第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86-89页 |
·主要结论 | 第86-87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个人简介 | 第98-99页 |
导师简介1 | 第99-101页 |
导师简介2 | 第101-102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