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5页 |
| ·水汽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 ·水汽的各种探测手段及优缺点 | 第11-12页 |
| ·地基GPS探测大气水汽的特点及优势 | 第12-15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及业务技术发展趋势 | 第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业务技术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GPS/MET天气学应用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地基GPS探测大气可降水量的理论与方法 | 第18-21页 |
|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 | 第18页 |
| ·GPS气象学分类 | 第18-19页 |
| ·地基GPS测量可降水量的原理 | 第19页 |
| ·可降水量(PWV)的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GPS/PWV数据来源及质量评估 | 第21-33页 |
| ·数据说明 | 第21页 |
| ·GPS/PWV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 第21-24页 |
| ·GPS/PWV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 第21页 |
| ·数据质量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 | 第21-24页 |
| ·全国数据的质量分析评价和误差原因分析 | 第24-32页 |
| ·数据概况 | 第24-26页 |
| ·气压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 第26-28页 |
| ·质量控制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比较 | 第28-32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GPS/PWV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对比分析 | 第33-55页 |
| ·资料来源及预处理 | 第33-36页 |
| ·分析时间段的选取 | 第33页 |
| ·可靠站点和有代表性的站点的选取 | 第33-36页 |
| ·不同季节GPS大气可降水量资料空间分布特征及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对比 | 第36-43页 |
| ·冬季GPS/PWV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对比 | 第36-40页 |
| ·夏季GPS/PWV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对比 | 第40-43页 |
| ·GPS/PWV的日平均值的极大值和NCEP再分析资料的对比 | 第43-53页 |
| ·资料选取与处理 | 第43-44页 |
| ·NCEP可降水量与GPS/PWV日平均值最大值的比较 | 第44-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地基GPS与MODI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的比较分析 | 第55-62页 |
| ·MODIS卫星遥感大气可降水量简介 | 第55-56页 |
| ·MOD05_L2产品的介绍 | 第56页 |
| ·HDF数据格式及其读取方法 | 第56-57页 |
| ·GPS/PWV与MODIS/PWV的大小和相关性比较 | 第57-59页 |
| ·GPS/PWV与MODIS/PWV的回归分析 | 第59-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基于GPS/PWV资料的北京市“7.21”特大暴雨分析 | 第62-72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雨情概况和环流形势分析 | 第62-64页 |
| ·单站降水和GPS/PWV数据的关系 | 第64-65页 |
| ·单站GPS/PWV的小时增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 第65-67页 |
| ·GPS水汽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 | 第67-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第72-77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 | 第72-75页 |
| ·特色和创新点 | 第75页 |
| ·讨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