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图表目录 | 第11-15页 |
| 1 绪论 | 第15-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第15页 |
|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 | 第15-16页 |
| ·低碳城市与低碳交通的践行 | 第16-17页 |
| ·商业业态的转变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第22-42页 |
| ·城市综合体相关概念 | 第22-26页 |
| ·城市综合体 | 第22页 |
| ·出现动因 | 第22-24页 |
| ·典型特征 | 第24-25页 |
| ·与建筑综合体的区别与联系 | 第25-26页 |
| ·城市交通系统 | 第26-28页 |
| ·定义与内涵 | 第26-27页 |
| ·分类与构成 | 第27页 |
| ·发展与演变 | 第27-28页 |
| ·城市综合体交通系统 | 第28-37页 |
| ·内部交通系统 | 第29-31页 |
| ·外部交通系统 | 第31-34页 |
| ·交通运行环境系统 | 第34页 |
| ·交通系统的特点 | 第34-37页 |
| ·国内外研究理论综述及探索实践 | 第37-42页 |
| ·理论文献综述 | 第37-39页 |
| ·探索与实践 | 第39-42页 |
| 3. 交通整合的问题与目标 | 第42-54页 |
| ·交通整合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 ·步行系统不够完善 | 第42-43页 |
| ·交通组织混乱、可达性差 | 第43页 |
| ·与城市交通空间缺少融合 | 第43-44页 |
| ·交通设施规划布局分离 | 第44-45页 |
| ·交通发展战略对交通整合的引导 | 第45-47页 |
| ·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政策,提高城市综合体交通出行效率 | 第45-46页 |
| ·加强交通换乘枢纽建设,促进城市综合体交通资源优化 | 第46-47页 |
| ·推动智能交通系统发展,降低城市综合体交通能源消耗 | 第47页 |
| ·交通整合的目标 | 第47-54页 |
| ·创造活动与空间的连续性 | 第47-49页 |
| ·统筹交通规划与土地规划 | 第49-51页 |
| ·落实节能减排的低碳交通 | 第51-52页 |
| ·推动交通运营的公私合作 | 第52-54页 |
| 4 交通的整合设计 | 第54-90页 |
| ·与公共交通的整合 | 第54-64页 |
| ·与公交站的渗透 | 第55-57页 |
| ·与地铁站的衔接 | 第57-60页 |
| ·与轻轨站的结合 | 第60-61页 |
| ·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形式在综合体内的整合 | 第61-64页 |
| ·与私人交通的整合 | 第64-71页 |
| ·城市机动车道的引入 | 第64-69页 |
| ·非机动车交通的接驳 | 第69-70页 |
| ·停车空间的资源共享 | 第70-71页 |
| ·与步行交通的整合 | 第71-82页 |
| ·与空中步行交通的衔接 | 第71-75页 |
| ·与地面步行交通的连接 | 第75-79页 |
| ·与地下步行交通的融合 | 第79-82页 |
| ·与其他城市交通设施的整合 | 第82-90页 |
| ·交通标识设计 | 第82-83页 |
| ·无障碍设计 | 第83-86页 |
| ·配套景观设计 | 第86-90页 |
| 5 交通整合案例分析 | 第90-103页 |
| ·香港九龙联合广场城市综合体 | 第90-95页 |
| ·项目概况 | 第90-92页 |
| ·与城市交通的整合 | 第92-94页 |
| ·整合的启示 | 第94-95页 |
| ·北京市苹果园交通枢纽综合体 | 第95-103页 |
| ·项目概况 | 第95-96页 |
| ·交通系统设计 | 第96-101页 |
| ·设计的启示 | 第101-103页 |
| 6 结语 | 第103-106页 |
| ·思考 | 第103-104页 |
| ·展望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9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实践项目 | 第109-110页 |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