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仁爱观研究--兼论《西铭》仁孝思想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1章 张载仁爱观诠释 | 第15-23页 |
·张载之“仁”范畴释义 | 第15-18页 |
·如天之仁 | 第16页 |
·恻隐之仁 | 第16-17页 |
·仁:如天之大爱 | 第17-18页 |
·仁体与仁用 | 第18页 |
·“敦厚虚静,仁之本” | 第18页 |
·“敬和接物,仁之用” | 第18页 |
·仁统天下之善 | 第18-23页 |
·礼以守仁 | 第19-20页 |
·义以行仁 | 第20-21页 |
·智以知仁 | 第21-23页 |
第2章 张载仁爱观的特点 | 第23-31页 |
·仁爱范围的扩大:爱必兼爱 | 第23-25页 |
·爱必兼爱 | 第23-24页 |
·与墨家“兼爱”之异同 | 第24-25页 |
·本体论基础的建构 | 第25-26页 |
·“仁通极于性”——直接根源 | 第25-26页 |
·“虚者,仁之源”——终极根源 | 第26页 |
·成仁之方的完善 | 第26-31页 |
·成仁的可能性 | 第26-28页 |
·成仁之方 | 第28-31页 |
第3章 《西铭》仁孝思想及其特点 | 第31-41页 |
·《西铭》的“民胞物与”思想 | 第31-38页 |
·“民胞物与”内涵解读 | 第31-35页 |
·“理一分殊”式解读分析 | 第35-38页 |
·以仁孝体现仁爱的特点 | 第38-41页 |
·仁孝与仁爱 | 第38-39页 |
·《西铭》仁孝思想 | 第39-41页 |
第4章 张载仁爱观的哲学史价值和现代意义 | 第41-47页 |
·哲学史史价值 | 第41-43页 |
·张载对儒家仁爱观的突破 | 第41-42页 |
·与程颢、朱熹仁爱观比较 | 第42-43页 |
·现代意义 | 第43-47页 |
·善于反思:强调反己之功,复归天地之性 | 第44页 |
·以民为胞:重视人与人互助交往的道德原则 | 第44-45页 |
·以物为与:改善生态伦理,保护自然环境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