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强震下大光包滑坡的启动机制和运动学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前言第11-24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地震诱发滑坡研究现状第14-16页
     ·高速滑坡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6-20页
     ·地震斜坡动力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第20-21页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第21页
     ·研究内容、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1-24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第24-32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24页
   ·地形地貌特征第24-25页
     ·区域地形条件第24-25页
     ·滑坡区地貌特征第25页
   ·地层岩性特征第25-28页
   ·地质构造特征第28-30页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第30-31页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第31-32页
第3章 大光包滑坡的发育分布特征第32-52页
   ·滑坡基本特征第32页
   ·滑坡分区特征第32-44页
     ·滑坡分区第32-33页
     ·滑坡分区特征第33-44页
   ·滑坡体结构特征第44-52页
     ·堆积体岩性及岩体结构特征第44页
     ·滑带结构特征第44-46页
     ·滑床结构特征第46页
     ·剪出口的确定第46-52页
第4章 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分析第52-65页
   ·强震诱发大光包滑坡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2-54页
     ·地震断裂的影响第52-53页
     ·地形地貌的影响第53页
     ·岩体结构的影响第53-54页
     ·白云岩岩溶沙化形成软弱面与地震作用相结合的影响第54页
   ·滑坡的形成过程分析第54-63页
     ·强震诱发大光包滑坡的启动机制第55页
     ·强震下滑坡运动特征分析第55-60页
     ·强震下滑坡全过程第60-63页
   ·讨论与小节第63-65页
第5章 大光包滑坡启动机制和运动学的物理模拟分析第65-78页
   ·滑坡启动机制的物理模拟再现第65-72页
     ·试验设备第65页
     ·模型试验设计第65-67页
     ·模型试验过程分析第67-71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71-72页
   ·滑坡运动学特征的物理模拟再现第72-77页
     ·试验原理及设备第72-73页
     ·模型试验设计第73-74页
     ·模型试验过程分析第74-76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76-77页
   ·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大光包滑坡运动全过程数值模拟第78-95页
   ·离散元法的基本原理及方程第78-80页
     ·基本原理第78页
     ·基本方程第78-80页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第80-82页
     ·模型建立第80-81页
     ·边界条件第81-82页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82-94页
     ·滑带应变分布特征第82-84页
     ·滑坡运动过程模拟第84-86页
     ·坡体位移响应第86-89页
     ·坡体加速度响应第89-94页
   ·小结第94-95页
结论第95-97页
致谢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涪陵地区大安寨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
下一篇:散粒体斜坡地质灾害挡排固砂工程防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