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针刺太溪穴的双向调节效应机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4-33页 |
1 针刺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针刺双向调节作用对机体各系统的表现 | 第14-16页 |
·影响针刺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 | 第16-19页 |
·针刺双向调节的机制 | 第19-20页 |
2 太溪穴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古文献研究 | 第21-22页 |
·现代文献研究 | 第22-26页 |
3 经穴脑功能成像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 第26-33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检索结果 | 第28-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第33-5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实验设计 | 第33页 |
·造模方法 | 第33-34页 |
·Y迷宫测试 | 第34页 |
·大鼠PET操作过程 | 第34-35页 |
·针刺方法 | 第3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5页 |
3 结果 | 第35-46页 |
·Y迷宫结果 | 第35-37页 |
·PET成像SPM分析结果 | 第37-46页 |
4 讨论 | 第46-51页 |
·AD模型大鼠的病理状态 | 第46-48页 |
·针刺AD模型大鼠太溪穴的正/负激活效应 | 第48-51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51-63页 |
1 研究材料 | 第51-52页 |
·研究对象及分组 | 第51页 |
·设备及场地 | 第51-52页 |
2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52-53页 |
·临床评估 | 第52页 |
·扫描前准备 | 第52页 |
·刺激方法 | 第52页 |
·FMRI扫描模式 | 第52页 |
·FMRI扫描方法 | 第52-53页 |
·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 第53页 |
·盲法 | 第53页 |
3 研究结果 | 第53-58页 |
·一般资料 | 第53-54页 |
·MCI患者病理状态 | 第54-55页 |
·针刺太溪状态 | 第55页 |
·针刺非经非穴状态 | 第55-56页 |
·针刺不同取穴对MCI患者血氧代谢异常脑区的影响 | 第56-58页 |
4 讨论 | 第58-63页 |
·MCI患者脑功能成像特点 | 第58-61页 |
·针刺太溪穴对MCI患者脑血氧代谢的影响 | 第61-62页 |
·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结合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附录 | 第74-80页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