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清窍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临床研究 | 第14-22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4-16页 |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脱落标准 | 第15-16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6-20页 |
·一般资料 | 第16-17页 |
·治疗方法 | 第17-18页 |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第18-20页 |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0-22页 |
·两组中风病疗效比较 | 第20页 |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第20-21页 |
·NIHSS 评分比较 | 第21页 |
·MRS 评分比较 | 第21页 |
·安全性观察 | 第21-22页 |
讨论 | 第22-35页 |
1.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和治疗 | 第22-25页 |
2.西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和治疗 | 第25-27页 |
3.通腑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4.通腑清窍汤的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第29-32页 |
5.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附录 | 第40-51页 |
综述 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第40-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1 | 第48-50页 |
附录 2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