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6-10页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6-7页
  (一) 选题的目的第6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6-7页
 二、 文献综述第7-8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7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7-8页
 三、 研究思路第8页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8-10页
  (一) 研究方法第8-9页
  (二) 创新点第9-10页
第二章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时代背景及其演变第10-15页
 一、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概念解析第10页
 二、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0-12页
  (一) 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第11页
  (二) 社会政治混乱失序第11-12页
  (三) 思想文化异常活跃第12页
 三、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演变第12-15页
  (一) 原始模糊状态下荣辱概念的萌芽第12-13页
  (二) 以“礼”为道德标准的自觉荣辱思想的形成第13-15页
第三章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内容、特征及历史作用第15-22页
 一、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内容第15-19页
  (一) 追求以“仁”为本的求荣避辱的目标第15-16页
  (二) 坚持以“义”为原则的求荣向善的过程第16-17页
  (三) 利用“礼”的约束坚守荣辱的道德标准第17-18页
  (四) “知耻”是修身为本的道德起点第18-19页
 二、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特征第19-20页
  (一) 突出道德主体实践能动性第19页
  (二) 强调德性重于理性第19页
  (三) 注重内省与外化相统一第19-20页
 三、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历史作用第20-22页
  (一) 荣辱思想的确立为后人所普遍认同第20页
  (二) 荣辱标准的制定突出了人类道德的自觉第20页
  (三) 荣辱思想的提出是国家安危的重要保障第20-22页
第四章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评析及当代价值第22-30页
 一、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评析第22-25页
  (一)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积极影响第22-23页
  (二)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消极局限第23-25页
 二、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当代价值第25-30页
  (一)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文化价值第25-27页
  (二)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社会价值第27-28页
  (三) 先秦儒家荣辱思想的实践价值第28-30页
结论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致谢第33-34页
个人简介与科研情况第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放战争时期沈阳及其周边地区土改运动的研究
下一篇:社会工程与公共政策创新的方法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