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方式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 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3 国内外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方式浅述 | 第12-17页 |
·美国“三位一体”服务方式 | 第12-13页 |
·日本协同型服务方式 | 第13-14页 |
·我国农业相对发达地区农村科技人员服务方式 | 第14-17页 |
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理论基础 | 第17页 |
5 创新点和难点 | 第17-18页 |
6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新时期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的相关定义 | 第19-27页 |
1 新时期的界定 | 第19-21页 |
2 农村科技服务概念 | 第21-23页 |
·服务 | 第21页 |
·科技服务 | 第21-22页 |
·农业科技服务 | 第22-23页 |
3 农村科技服务目的 | 第23页 |
4 农村科技服务基础设施 | 第23页 |
5 服务方式的概念 | 第23-24页 |
6 服务方式的构成 | 第24-25页 |
·推广服务方式 | 第24-25页 |
·合约方式 | 第25页 |
·意识激发方式 | 第25页 |
·互助服务方式 | 第25页 |
·综合咨询方式 | 第25页 |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科技服务的人本理念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新时期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方式的现状及其问题 | 第27-38页 |
1 新时期农业科技人员服务职能分析 | 第27页 |
2 新时期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方式的现状 | 第27-31页 |
·新时期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方式现状分析 | 第27-29页 |
·新时期我国农村科技人员现况 | 第29-30页 |
·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 第30-31页 |
3 农民自身的问题 | 第31-37页 |
·生产和生活方式问题 | 第31页 |
·土地承包、流转、分配等问题 | 第31-33页 |
·农民科技教育问题 | 第33-35页 |
·轻视农业科技观念问题 | 第35-36页 |
·农业科技服务效益问题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新时期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方式建设的对策 | 第38-47页 |
1 进一步深化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体制改革 | 第38-41页 |
·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管理体制 | 第38-39页 |
·建立和健全管理激励机制 | 第39页 |
·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 | 第39-40页 |
·建立资金投入体制 | 第40页 |
·建立人才任免机制 | 第40-41页 |
2 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 | 第41-42页 |
·完善政府农业科技服务组织 | 第41页 |
·建立农业技术成果服务队伍 | 第41页 |
·发展和扶持民间技术组织 | 第41-42页 |
·提高基层人员待遇,吸引优秀人员到基层工作 | 第42页 |
3 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信息化建设 | 第42-43页 |
4 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 第43-44页 |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建立,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 第43页 |
·转变观念,适应形势 | 第43-44页 |
·调整思路,提高服务实效 | 第44页 |
5 进一步改进农业科技服务方式 | 第44-46页 |
·把握机遇,争取支持 | 第44-45页 |
·革新观念适当调整服务主体 | 第45页 |
·提倡志愿服务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50页 |
1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2 展望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