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蒸汽的超临界参数计算及超临界锅炉热力计算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3页 |
| 1 绪论 | 第13-27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 ·超临界发电技术现状 | 第14-15页 |
| ·超临界发电技术与亚临界发电技术的比较 | 第15-17页 |
| ·锅炉热力计算的综述 | 第17-21页 |
| ·水和蒸汽参数计算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 ·水和蒸汽性质工业计算标准的发展 | 第22-24页 |
| ·研究计划 | 第24-27页 |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预期研究成果 | 第26-27页 |
| 2 水和蒸气性质标准及程序设计 | 第27-47页 |
| ·IAPWS-IF97工业标准 | 第27-33页 |
| ·IAPWS-IF97标准及其补充模型 | 第27-28页 |
| ·三区反推方程与辅助方程的分区及计算方程 | 第28-31页 |
| ·补充模型v_3(p,T)的应用 | 第31-32页 |
| ·热力学关系式与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 ·水和蒸汽性质计算程序的顶层设计 | 第33-36页 |
| ·程序编制方法与程序功能 | 第33-34页 |
| ·程序计算模块的逻辑框图 | 第34-36页 |
| ·水和蒸气性质计算程序开发及验证 | 第36-47页 |
| ·变量说明 | 第36页 |
| ·关键子程序 | 第36-38页 |
| ·过程功能概述 | 第38页 |
| ·结果验证和结果误差分析评价 | 第38-47页 |
| 3 锅炉热力计算中水和蒸汽性质参数计算子过程 | 第47-59页 |
| ·水和蒸汽性质计算需求分析 | 第47-48页 |
| ·水和蒸汽性质参数计算子过程 | 第48-54页 |
| ·区域3比容的计算子过程 | 第49-52页 |
| ·动力粘度μ的计算子过程 | 第52页 |
| ·导热系数λ的计算子过程 | 第52-54页 |
| ·水和蒸汽性质参数计算子过程的开发验证 | 第54-59页 |
| 4 超临界锅炉机组热力计算程序开发 | 第59-75页 |
| ·锅炉说明 | 第59-64页 |
| ·机组运行方式 | 第59页 |
| ·锅炉主要参数 | 第59-61页 |
| ·锅炉总体布置 | 第61-62页 |
| ·烟风和汽水流程 | 第62-64页 |
| ·锅炉机组热力计算程序开发 | 第64-71页 |
| ·关键部分的处理 | 第64-67页 |
| ·程序执行过程 | 第67-71页 |
| ·计算结果与厂方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71-75页 |
| 5 超临界锅炉机组运行优化 | 第75-87页 |
| ·VP 75%THA工况的热力计算结果 | 第75-77页 |
| ·VP 50%THA工况的热力计算结果 | 第77-78页 |
| ·基于BMCR工况的运行优化 | 第78-87页 |
| ·调节烟气挡板开度 | 第78-80页 |
| ·改变中级过热器热有效系数 | 第80-82页 |
| ·改变空气预热器利用系数 | 第82-84页 |
| ·调节炉膛过量空气系数 | 第84-87页 |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7-91页 |
| ·全文总结 | 第87-89页 |
| ·建议与展望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附录 | 第95-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