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一、 案由 | 第12页 |
| 二、 案情介绍 | 第12-13页 |
| 三、 本案的争议焦点及其理由 | 第13页 |
| 四、 结合本案之法理分析 | 第13-29页 |
| (一) 强迫交易罪所侵犯的客体 | 第14-16页 |
| 1. 学术界对强迫交易罪客体的基本观点 | 第14页 |
| 2. 对上述各种观点的简要评析及笔者的观点 | 第14-16页 |
| (二) 强迫交易罪的客观方面 | 第16-24页 |
| 1. 对本罪中“暴力”、“威胁”手段的正确理解 | 第16-20页 |
| 2. 如何理解本罪中的“交易”行为 | 第20-21页 |
| 3. 本案中李某的行为应当是强迫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 | 第21-22页 |
| 4. 对本罪“情节严重”及“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 | 第22-23页 |
| 5. 关于本案既遂与未遂的界定 | 第23-24页 |
| (三) 强迫交易罪的主观方面 | 第24页 |
| (四) 强迫交易罪的主体 | 第24-25页 |
| (五)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简述 | 第25-27页 |
| 1. 抢劫罪所侵犯的客体 | 第25页 |
| 2. 抢劫罪的客观方面 | 第25-26页 |
| 3. 抢劫罪的主体 | 第26页 |
| 4. 抢劫罪的主观方面 | 第26页 |
| 5. 强迫交易罪与抢劫罪的界定 | 第26-27页 |
| (六) 敲诈勒索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简述 | 第27-29页 |
| 1. 敲诈勒索罪侵犯的客体 | 第27页 |
| 2. 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方面 | 第27-28页 |
| 3. 敲诈勒索罪的主体 | 第28页 |
| 4. 敲诈勒索罪的主观方面 | 第28页 |
| 5. 强迫交易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定 | 第28-29页 |
| 五、 研究结论 | 第29-30页 |
| 结语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