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6页 |
附表索引 | 第16-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8页 |
·课题提出及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7-1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基本概念的阐述 | 第20-25页 |
·建筑综合体 | 第20页 |
·多功能建筑 | 第20-21页 |
·CBD | 第21-22页 |
·城市建筑综合体 | 第22-24页 |
·商业综合体 | 第24-25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5页 |
·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 第25页 |
·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与环境 | 第25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框架 | 第25-28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5-26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26-28页 |
第2章 国内外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概况与理论研究 | 第28-40页 |
·国外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概况 | 第28-32页 |
·外国古代综合性商业模式的雏形 | 第28-30页 |
·西方近现代——综合性商业的形成 | 第30-31页 |
·西方当代——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概况 | 第32-36页 |
·我国古代城市早期商业发展模式 | 第32-34页 |
·我国近现代城市的商业模式的转型 | 第34-36页 |
·国内商业综合体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36-37页 |
·城市框架的扩大与城市化程度的提高 | 第36页 |
·城市用地日益紧张 | 第36页 |
·城市交通系统不断的完善 | 第36-37页 |
·市场需求旺盛 | 第37页 |
·相关理论借鉴 | 第37-39页 |
·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 | 第38页 |
·捷得定律和体验性场所精神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消费转型下的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环境设计理念更新 | 第40-50页 |
·消费转型理论概述 | 第40-42页 |
·消费转型下消费者心理及行为认知 | 第42-44页 |
·消费行为阐述 | 第42页 |
·消费转型下的消费心理 | 第42-44页 |
·消费转型下的消费动机及行为 | 第44页 |
·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空间与环境设计理念更新 | 第44-49页 |
·创造富有特色的空间场所 | 第45-46页 |
·创造可持续性发展的宜人环境 | 第46-47页 |
·结合历史文化的元素 | 第47-48页 |
·结合城市的肌理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形态的特征及组合模式 | 第50-59页 |
·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形态的特征 | 第50-53页 |
·空间形状特征 | 第50-51页 |
·空间尺度特征 | 第51-52页 |
·空间序列特征 | 第52-53页 |
·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的构成 | 第53-55页 |
·根据功能区划分 | 第53-54页 |
·根据内部围合方式分类 | 第54-55页 |
·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组合模式 | 第55-58页 |
·中心式组合 | 第55-56页 |
·线式组合 | 第56-57页 |
·叠加式组合 | 第57页 |
·街区式组合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设计原则和方法研究 | 第59-79页 |
·消费转型对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设计的新要求 | 第59-61页 |
·强调内部空间有序性的体验感受 | 第59-60页 |
·注重内部空间的开放性 | 第60页 |
·整合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 | 第60-61页 |
·多种空间的整合设计 | 第61-67页 |
·多种空间的混合机制 | 第61-63页 |
·混合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63-65页 |
·混合空间的设计方法 | 第65-67页 |
·重点空间设计 | 第67-78页 |
·入口空间 | 第67-70页 |
·节点空间 | 第70-76页 |
·路径空间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商业综合体内部环境设计策略 | 第79-91页 |
·物理感官环境设计 | 第79-84页 |
·声环境设计 | 第79页 |
·光环境设计 | 第79-81页 |
·色彩环境设计 | 第81-83页 |
·界面材料设计 | 第83-84页 |
·内部景观环境设计 | 第84-87页 |
·绿化设计 | 第84-85页 |
·水景设计 | 第85-86页 |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 第86-87页 |
·人文环境设计 | 第87-89页 |
·注重地域文化的表达 | 第87-88页 |
·历史文脉的延续 | 第88-89页 |
·主题化与个性化的创新 | 第89页 |
·小结 | 第89-91页 |
第7章 创作实践 | 第91-102页 |
·项目背景 | 第91页 |
·消费的转型和体验的需求 | 第91页 |
·项目定位 | 第91页 |
·设计理念 | 第91-93页 |
·规划布局 | 第93-96页 |
·基地现状解读 | 第93页 |
·功能布局研究 | 第93-95页 |
·空间形态 | 第95页 |
·道路交通 | 第95-96页 |
·建筑设计 | 第96-99页 |
·建筑平面设计 | 第96-97页 |
·建筑立面设计 | 第97-98页 |
·内部空间营造 | 第98-99页 |
·景观环境设计 | 第99-100页 |
·小结 | 第100-102页 |
结论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6-10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