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 ·遗传多样性概述 | 第9-13页 |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9-10页 |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 ·水稻稻瘟病概述 | 第13-21页 |
| ·稻瘟病的危害 | 第13页 |
| ·稻瘟病的发病症状 | 第13页 |
| ·稻瘟病菌的多样性 | 第13-15页 |
| ·稻瘟病的致病机理 | 第15-16页 |
| ·稻瘟病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水稻抗稻瘟病分子育种进展 | 第21-23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 | 第21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引言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中国水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4-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 ·供试材料 | 第24-25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 ·SSR 标记的检测结果 | 第27页 |
| ·各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 | 第27页 |
| ·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 | 第27-28页 |
| ·品种间的聚类分析 | 第28-31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稻瘟病抗病基因 Pita 和 Pib 在中国水稻地方品种中的分布 | 第32-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 ·供试材料 | 第32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 ·Pita 和 Pib 基因的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其检测和验证 | 第34-35页 |
| ·江苏省主要推广粳稻品种的基因型检测 | 第35页 |
| ·Pita 和 Pib 在江苏省主要推广的粳稻品种中的分布 | 第35-36页 |
| ·Pita 和 Pib 在 115 份地方品种资源中的分布 | 第36-3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7-39页 |
| ·功能标记应用 | 第37页 |
| ·Pita 和 Pib 在水稻品种中的分布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Pita、Pib 基因在江苏粳稻穗颈瘟抗性育种中的价值分析 | 第39-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供试材料 | 第39页 |
| ·仪器和试剂 | 第3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 ·2009 年 177 份粳稻品系的穗颈瘟抗性分析 | 第40-41页 |
| ·2010 年 273 份粳稻品系的穗颈瘟抗性分析 | 第41页 |
| ·2009 年 177 份粳稻品系基因型与抗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 ·2010 年 273 份粳稻品系基因型与抗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
| 发表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