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5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本文结构框架 | 第13-15页 |
2 劳动力流动理论 | 第15-23页 |
·刘易斯模型 | 第15-18页 |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5-16页 |
·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 第16-18页 |
·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 | 第18-21页 |
·充分就业的劳动力市场 | 第18-19页 |
·预期收入差距下的失业均衡 | 第19-20页 |
·基于个体的托达罗模型 | 第20-21页 |
·其他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预期收入差距对中国劳动力转移影响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 | 第23-29页 |
·模型设计 | 第23-26页 |
·模型的估计过程 | 第26-27页 |
·自选择的分类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数据选取、处理及分析 | 第29-39页 |
·数据的选取说明 | 第29-31页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31-37页 |
·人口分析 | 第31-32页 |
·转移劳动者的个人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转移劳动者的家庭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转移劳动者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5 预期收入差距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 第39-49页 |
·劳动力收入方程 | 第39-43页 |
·工资收入中的性别歧视 | 第39-42页 |
·收入的倒“U”型年龄分布 | 第42页 |
·教育水平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 | 第42页 |
·婚姻状况对收入的地区性影响 | 第42-43页 |
·自选择的影响 | 第43-44页 |
·结构Probit方程 | 第44-47页 |
·女性的转移倾向更大 | 第45页 |
·年龄对转移的双重影响 | 第45页 |
·家庭构成影响转移 | 第45-47页 |
·最重要的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预期收入差距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政策建议 | 第50-51页 |
·本文创新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51-53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51页 |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