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4页 |
|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冻融循环与氯盐溶液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的研究手段 | 第13-23页 |
| ·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基体劣化的评价参数与方法 | 第13-20页 |
| ·钢筋锈蚀行为的测试方法 | 第20-23页 |
| ·冻融循环、氯盐侵蚀、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破坏机理 | 第23-28页 |
| ·冻融循环的作用 | 第23-24页 |
| ·静荷载的作用 | 第24-25页 |
| ·氯化物的作用 | 第25-26页 |
| ·环境荷载与机械荷载的耦合作用 | 第26-28页 |
| ·冻融破坏机理 | 第28-32页 |
| ·静水压假说 | 第28-29页 |
| ·渗透压假说 | 第29页 |
| ·临界饱水度理论 | 第29页 |
| ·Litvan 多孔固体理论 | 第29页 |
| ·Setzer 微冰晶透镜理论(Mirco-ice Lens) | 第29-31页 |
| ·Penttala 超压模型(theory of hydraulic over-pressure) | 第31页 |
| ·Kaufmann 损伤模型 | 第31-32页 |
| ·冻融循环、氯盐侵蚀、荷载作用下耐久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利用应变表征冻融循环和氯盐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能的研究 | 第34-52页 |
| ·原材料 | 第34-35页 |
| ·试样制备 | 第35-38页 |
| ·使用电阻应变计的试件制备 | 第36-37页 |
| ·使用振弦式应变计的试件制备 | 第37-38页 |
| ·测试方法 | 第38-39页 |
| ·使用电阻应变计监测试件变形的方法 | 第38-39页 |
| ·使用振弦式应变计监测试件变形的方法 | 第39页 |
| ·混凝土基体的变形和损伤分析 | 第39-44页 |
| ·混凝土基体膨胀应变的演化过程 | 第39-40页 |
| ·不同水胶比混凝土的基体损伤 | 第40-43页 |
| ·低可冻水混凝土的基体损伤 | 第43-44页 |
| ·残余应变和传统参数的关系 | 第44-51页 |
| ·混凝土抗冻性能分析和传统参数的确定 | 第44-45页 |
| ·变形行为和残余应变的发展 | 第45-48页 |
| ·临界残余应变(CRS)的确定 | 第48-50页 |
| ·临界残余应变(CRS)的作用和意义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三章 利用电阻率表征冻融循环和氯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能的研究 | 第52-78页 |
| ·试样制备 | 第52-55页 |
| ·净浆试件的制备 | 第52-54页 |
| ·混凝土试件的制备 | 第54-55页 |
| ·测试方法 | 第55-56页 |
| ·净浆试件的电阻率测试方法 | 第55页 |
| ·混凝土试件的电阻率测试方法 | 第55-56页 |
| ·冻融循环作用下净浆试件的电阻率行为研究 | 第56-68页 |
| ·水泥基材料的电阻率演化过程 | 第56-57页 |
| ·矿物掺合料对饱水试件电阻率的影响 | 第57-59页 |
| ·冻融对饱水净浆的损伤分析 | 第59-63页 |
| ·不同含水率下水泥净浆的电阻率行为 | 第63-67页 |
| ·干燥试件的电阻率行为 | 第67-68页 |
| ·冻融与氯盐作用下混凝土试件的电阻率行为研究 | 第68-76页 |
| ·混凝土抗冻性能分析和传统参数的确定 | 第68-70页 |
| ·养护龄期对抗冻性能的影响 | 第70-72页 |
| ·混凝土电阻率行为分析 | 第72-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四章 冻融和氯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孔隙结构演变 | 第78-90页 |
| ·试验方案 | 第78-79页 |
| ·一个经济而又快速的孔隙结构测试方法 | 第79-80页 |
| ·现有的标准方法 | 第79页 |
| ·平板扫描法 | 第79-80页 |
| ·冻融循环和盐溶液侵蚀对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80-86页 |
| ·冻融循环和盐溶液侵蚀过程中裂纹数量和长度演变 | 第80-83页 |
| ·冻融循环和盐溶液侵蚀对单位孔隙面积的影响 | 第83-84页 |
| ·冻融循环和盐溶液侵蚀对混凝土孔隙粗糙度的影响 | 第84-86页 |
| ·冻融循环和盐溶液侵蚀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86-88页 |
|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86-87页 |
| ·水胶比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87-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第五章 荷载、冻融循环和盐溶液耦合作用对钢筋锈蚀行为的影响 | 第90-100页 |
| ·试验方案 | 第90-92页 |
| ·试件制备 | 第90-91页 |
| ·试验方法 | 第91-92页 |
| ·冻融与氯盐侵蚀作用下钢筋锈蚀行为 | 第92-95页 |
| ·脱钝时间分析 | 第92-93页 |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93-94页 |
| ·腐蚀速率分析 | 第94-95页 |
| ·荷载-冻融-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钢筋锈蚀行为 | 第95-99页 |
| ·脱钝时间分析 | 第95-96页 |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96-97页 |
| ·钢筋腐蚀速率与腐蚀电流密度分析 | 第97-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 第六章 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00-112页 |
| ·饱盐混凝土残余应变发展过程分析 | 第100-101页 |
| ·建立损伤模型的前提 | 第101-102页 |
| ·损伤过程分界点的划分 | 第101页 |
| ·结冰位置的确定 | 第101-102页 |
| ·损伤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 第102页 |
| ·损伤模型建立 | 第102-106页 |
| ·诱导期 | 第102-104页 |
| ·加速期 | 第104-105页 |
| ·稳定增长期 | 第105-106页 |
| ·冻融损伤的预防措施 | 第106-111页 |
| ·掺入引气剂 | 第107-108页 |
| ·关注浆体质量 | 第108-109页 |
| ·改善界面过渡区 | 第109-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126-128页 |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