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动轿车动力传动匹配与结构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电动汽车发展的必然性 | 第9-11页 |
|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11页 |
| ·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12-14页 |
|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2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的设计 | 第17-32页 |
| ·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 | 第17-23页 |
| ·驱动电机 | 第17-19页 |
| ·动力电池 | 第19-21页 |
| ·电池管理系统 | 第21-22页 |
| ·能量管理系统 | 第22页 |
| ·控制系统 | 第22-23页 |
| ·传动系方案的确定 | 第23-27页 |
| ·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 ·机电集成式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24-25页 |
| ·电动桥传动系设计方案 | 第25-26页 |
| ·电动轮传动系设计方案 | 第26-27页 |
| ·驱动方式的确定 | 第27页 |
| ·电池的布置 | 第27-28页 |
| ·车架与底盘 | 第28页 |
| ·电动汽车的总体布置 | 第28-30页 |
| ·总体布置 | 第28-30页 |
| ·其他电器系统 | 第30页 |
| ·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指标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电动汽车的动力参数计算与匹配 | 第32-46页 |
| ·整车参数与性能要求 | 第32-33页 |
| ·整车的技术参数 | 第32页 |
| ·动力性能参数 | 第32-33页 |
| ·电动汽车的动力学分析 | 第33-38页 |
| ·滚动阻力 | 第34-35页 |
| ·空气阻力 | 第35-36页 |
| ·爬坡阻力 | 第36页 |
| ·加速阻力 | 第36-37页 |
| ·车辆行驶中功率的平衡 | 第37-38页 |
| ·驱动电机的匹配选型 | 第38-42页 |
| ·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与额定功率的确定 | 第38-40页 |
| ·驱动电机额定电压的匹配 | 第40-41页 |
| ·额定转速的匹配选择 | 第41页 |
| ·驱动电机额定转矩的匹配选择 | 第41-42页 |
| ·传动比的确定 | 第42-43页 |
| ·电池的参数选择匹配 | 第43-44页 |
| ·确定动力电池组数量 | 第43-44页 |
| ·电池的选型 | 第44页 |
| ·匹配结果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仿真优化 | 第46-64页 |
| ·电动汽车仿真的意义 | 第46-47页 |
| ·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的介绍 | 第47-49页 |
| ·ADVISOR的特点 | 第48页 |
| ·ADVISOR的仿真策略 | 第48-49页 |
|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49-55页 |
| ·循环工况(drive cycle)的模型 | 第49-50页 |
| ·驾驶员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 ·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51-52页 |
| ·传动系统模型 | 第52页 |
| ·驱动电机及控制器模型 | 第52-53页 |
| ·电池模型 | 第53-55页 |
| ·基于ADVISOR的电动汽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5-61页 |
| ·驱动电机及控制器的仿真模型 | 第56-57页 |
| ·动力电池仿真模型 | 第57-58页 |
| ·主减速器的仿真模型 | 第58-59页 |
| ·车轮/车轴的仿真模型 | 第59页 |
| ·车身仿真模型 | 第59-61页 |
| ·仿真模型系统优化的关键技术 | 第61页 |
| ·ADVISOR参数仿真 | 第61-63页 |
| ·ADVISOR整车仿真 | 第61-62页 |
| ·仿真结果的输出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5 车身骨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 第64-80页 |
| ·车身骨架有限元的意义 | 第64页 |
| ·有限元分析的主要内容 | 第64-65页 |
| ·车身骨架结构性能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 | 第65-71页 |
| ·引言 | 第65-66页 |
| ·电动汽车车身骨架结构性能分析中单元的选择 | 第66-68页 |
| ·车架强度与刚度的计算方法 | 第68-70页 |
| ·车架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70-71页 |
| ·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1-75页 |
| ·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2-75页 |
| ·车架的结构刚度分析 | 第75-76页 |
| ·模态分析 | 第76-77页 |
| ·车架的优化设计 | 第77-78页 |
| ·优化的意义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