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0 引言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1-14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 | 第14-16页 |
| 1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 第16-21页 |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内涵 | 第16-17页 |
| ·食品安全的内涵 | 第16页 |
| ·工商部门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范畴 | 第16-17页 |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 ·外部效应理论 | 第17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18页 |
|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 第19-21页 |
| ·做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 第19页 |
| ·做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焦点所在 | 第19页 |
| ·做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完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容 | 第19-21页 |
| 2 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实证分析 | 第21-35页 |
| ·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概况 | 第21-24页 |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变迁 | 第21-23页 |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机构设置与职能划分 | 第23-24页 |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 | 第24-26页 |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实施 | 第24-25页 |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效果 | 第25页 |
|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经常遇到的问题 | 第25-26页 |
| ·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SWOT分析 | 第26-33页 |
| ·优势(Strengths) | 第27-28页 |
| ·制度优势:工商部门拥有法定职责和权力 | 第27页 |
| ·技术优势:专业设备和高级人才 | 第27页 |
| ·信息优势:工商部门网络覆盖面广 | 第27-28页 |
| ·管理优势:“四位一体”监管机制效果明显 | 第28页 |
| ·劣势(weakness) | 第28-30页 |
| ·制度劣势:多头管理 | 第28-29页 |
| ·维权劣势:举证难维权难 | 第29-30页 |
| ·监管劣势:执法部门的不作为 | 第30页 |
| ·机会(opportunities) | 第30-31页 |
| ·新法实施机会:法律体系更完善 | 第30-31页 |
| ·意识提升机会:公民更重视食品安全 | 第31页 |
| ·制度完善机会:管理部门分工更明确 | 第31页 |
| ·威胁(threats) | 第31-33页 |
| ·社会经济威胁: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 第31-32页 |
| ·市场经济威胁:企业追寻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冲击 | 第32页 |
| ·管理技术威胁:公共管理水平能力与技术水平的局限 | 第32-33页 |
| ·几点认识 | 第33-35页 |
| 3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5-40页 |
| ·国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35-38页 |
| ·美国模式 | 第35-36页 |
| ·加拿大模式 | 第36页 |
| ·欧盟模式(以英国为代表) | 第36-37页 |
| ·日本模式 | 第37-38页 |
| ·国外经验借鉴 | 第38-40页 |
|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 第38-39页 |
| ·制定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并强制执行 | 第39页 |
| ·加强监督检查 | 第39页 |
| ·不断健全检验检测体系 | 第39-40页 |
| 4 我国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 | 第40-49页 |
| ·我国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思路 | 第40页 |
| ·我国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目标 | 第40页 |
| ·我国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 第40-46页 |
| ·宏观层面对策 | 第40-44页 |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0-41页 |
|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协调联动机制 | 第41页 |
| ·构建预警防范机制 | 第41-42页 |
| ·创新监管的方式与手段 | 第42-43页 |
| ·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 第43-44页 |
| ·微观层面对策 | 第44-46页 |
| ·增强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 第44页 |
| ·促使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 第44-45页 |
| ·运用行业协会营造合理的消费环境 | 第45页 |
| ·强化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 第45-46页 |
| ·我国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的配套措施 | 第46-49页 |
| ·技术支撑:提升食品质量检测水平 | 第46-47页 |
| ·内在根基: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 第47页 |
| ·外在基础: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 第47-49页 |
| 5 结语 | 第49-51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