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局灶性光热作用诱导胶原重建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图片目录第12-14页
表格目录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0页
   ·剥脱性激光胶原重建的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第16页
   ·非剥脱性激光胶原重建的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第16-17页
   ·局灶性光热作用胶原重建的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第17-26页
     ·局灶性光热作用胶原重建的机制第18-20页
     ·局灶性光热作用的临床应用现状第20-25页
     ·局灶性光热作用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6-29页
     ·课题内容、意义及创新性第26-27页
     ·选题依据第27-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激光的光热效应和胶原重建第30-53页
   ·皮肤的特性第30-36页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第30-32页
     ·皮肤的类型和皮肤老化第32-34页
     ·皮肤特性的检测方法第34-36页
   ·激光的光热效应第36-42页
     ·温度依赖的皮肤热反应第37页
     ·光热效应的影响因素第37-42页
   ·皮肤创伤修复和胶原重建第42-51页
     ·典型的修复和重建过程第42-44页
     ·参与的细胞第44-45页
     ·参与的细胞因子第45-49页
     ·胶原重建的调控第49-51页
   ·本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第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激光诱导胶原重建的生物物理学比较性研究第53-73页
   ·研究目的第53-55页
   ·材料和方法第55-60页
     ·实验动物第56页
     ·实验材料第56页
     ·实验方法第56-60页
     ·统计学分析第60页
   ·结果第60-68页
     ·皮肤弹性值第60-62页
     ·皮肤黑素指数和红斑指数第62-65页
     ·皮肤经皮失水量第65-66页
     ·皮肤含水量第66-68页
   ·讨论第68-72页
     ·皮肤弹性的比较第69页
     ·皮肤红斑和皮肤黑素的比较第69-70页
     ·皮肤屏障功能的比较第70-71页
     ·局灶性光热作用于皮肤特性的特点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局灶性光热作用诱导胶原重建的组织学评估第73-97页
   ·研究目的第73-75页
   ·材料和方法第75-83页
     ·实验动物第76页
     ·实验材料第76-78页
     ·实验方法第78-83页
     ·统计学分析第83页
   ·结果第83-91页
     ·苏木素-伊红染色第83-86页
     ·双重染色第86-87页
     ·胶原蛋白定量分析第87-89页
     ·皮肤弹性与胶原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第89-91页
   ·讨论第91-95页
     ·皮肤组织学的整体评估第91-93页
     ·成纤维细胞的变化第93-94页
     ·皮肤弹性及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五章 VEGF、bFGF 和 TGF-β1 在局灶性光热作用胶原重建过程中的作用影响第97-123页
   ·研究目的第97-99页
   ·材料和方法第99-106页
     ·实验动物第100页
     ·实验材料第100-102页
     ·实验方法第102-106页
     ·统计学分析第106页
   ·结果第106-114页
     ·免疫组化定性分析第106-107页
     ·ELISA 定量分析第107-113页
     ·VEGF、bFGF 和 TGF-β1 与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的相关性分析第113-114页
   ·讨论第114-122页
     ·VEGF 主要参与局灶性光热作用的修复早期第115-118页
     ·bFGF/ TGF-β1 参与局灶性光热作用的全部修复过程第118-120页
     ·VEGF、TGF-β1 和 bFGF 相互影响第120-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38-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视觉假体中人工视觉最小信息需求及其优化研究
下一篇:中国社会政策变迁研究:一个演化的视角(197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