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免疫Agent的无线网络检测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网络的发展 | 第8页 |
| ·无线网络 | 第8-10页 |
| ·无线网络基本概念 | 第8-9页 |
| ·无线网络的标准 | 第9页 |
| ·无线网络的分类 | 第9页 |
| ·Ad-hoc 网络 | 第9-10页 |
| ·无线网络安全问题 | 第10-13页 |
| ·无线网络的特点 | 第10-11页 |
| ·无线网络安全隐患 | 第11-12页 |
| ·安全问题的常见解决方案 | 第12页 |
| ·无线网络安全的不足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15-22页 |
| ·生物免疫系统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 ·术语介绍 | 第15页 |
| ·人体免疫系统 | 第15-16页 |
| ·免疫应答 | 第16-17页 |
| ·特异识别 | 第17页 |
| ·免疫记忆 | 第17-18页 |
| ·协同刺激 | 第18页 |
| ·移动 AGENT 技术 | 第18-21页 |
| ·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 ·移动 Agent 系统 | 第19-20页 |
| ·移动 Agent 在网络检测系统中的优点 | 第20-21页 |
| ·移动系统与免疫系统的比较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检测系统设计 | 第22-32页 |
| ·检测系统的定义与设计目标 | 第22-24页 |
| ·检测系统的定义 | 第22-23页 |
| ·设计目标 | 第23-24页 |
| ·检测系统模型概述 | 第24页 |
| ·控制中心 | 第24-25页 |
| ·用户模式 | 第24-25页 |
| ·管理接口 | 第25页 |
| ·监控模块 | 第25-26页 |
| ·完整性监控 Agent | 第25页 |
| ·可用性监控 Agent | 第25-26页 |
| ·机密性监控 Agent | 第26页 |
| ·响应模块 | 第26页 |
| ·检测模块 | 第26-29页 |
| ·数据收集 Agent | 第26-27页 |
| ·检测器库 | 第27-28页 |
| ·协同信号 | 第28页 |
| ·决策 Agent | 第28-29页 |
| ·移动 AGENT 平台 | 第29-30页 |
| ·系统运行流程 | 第30-31页 |
| ·训练期 | 第30页 |
| ·检测期 | 第30-31页 |
| ·系统性能分析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4 检测器设计 | 第32-42页 |
| ·检测器的定义与分类 | 第32-33页 |
| ·检测器结构设计 | 第33-35页 |
| ·无线 Ad-hoc 网络数据包结构 | 第33-34页 |
| ·检测器的构成 | 第34-35页 |
| ·基因组成 | 第35页 |
| ·贝叶斯分类法 | 第35-36页 |
| ·检测器的生成 | 第36-40页 |
| ·阴性选择算法 | 第36-38页 |
| ·遗传算法 | 第38页 |
| ·基于小生镜的检测器器生成算法 | 第38-40页 |
| ·降低误报与漏报的几率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5 仿真实验 | 第42-51页 |
| ·实验目的 | 第42页 |
| ·实验环境 | 第42-44页 |
| ·实验原理 | 第44页 |
| ·实验内容及流程 | 第44-46页 |
| ·实验数据 | 第46-47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 ·实验小结 | 第49-51页 |
| 6 结束语 | 第51-53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1页 |
| ·下一步工作和展望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 | 第57页 |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