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论 | 第12-15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的地方 | 第14-15页 |
2. 农村金融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 | 第15-26页 |
·农村金融概念 | 第15-16页 |
·农村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国外农村金融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国内农村金融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农村金融流派介绍 | 第19-21页 |
·信贷补贴理论 | 第19-20页 |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20页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0-21页 |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 第21-24页 |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 第21-23页 |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第23-24页 |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介绍 | 第24-26页 |
3. 山西省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42页 |
·山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 第26-31页 |
·农业的范围的界定 | 第26页 |
·农村经济发展近况 | 第26-29页 |
·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 第29页 |
·农业人口和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分析 | 第29-31页 |
·山西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 第31-37页 |
·山西省农村金融主体发展现状 | 第32-35页 |
·山西省惠农政策和法律环境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山西省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信用环境现状 | 第36-37页 |
·山西省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37-42页 |
·山西省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山西省农村金融问题成因分析 | 第40-42页 |
4. 山西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42-51页 |
·模型的建立和指标的选取 | 第43-45页 |
·变量的选择 | 第43页 |
·数据的说明 | 第43-45页 |
·实证与计量方法 | 第45-50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45-46页 |
·协整检验 | 第46-48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5. 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1-60页 |
·宏观方面 | 第51-55页 |
·完善省内农村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运作效率 | 第51-52页 |
·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第52-53页 |
·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 第53页 |
·疏通资金流回渠道,增加农村资金供给 | 第53-54页 |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立相关的农业生产和保障基金 | 第54页 |
·发展农村期货市场 | 第54页 |
·不断完善农业贷款保险制度 | 第54-55页 |
·正规金融机构方面 | 第55-57页 |
·加大省内金融机构的体制改革,促进多元化金融组织发展 | 第55页 |
·加大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力度和业务创新能力 | 第55-56页 |
·引导中国农业银行切实发挥好其信贷支农的积极作用 | 第56页 |
·发挥储蓄优势,创新小额信贷业务 | 第56-57页 |
·发挥省内小额信贷公司自身优势 | 第57页 |
·非正规金融宜疏不宜堵 | 第57-58页 |
·合作金融组织配合农村联保贷款促进农村信贷稳健发展 | 第58-59页 |
·加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 第59-60页 |
6. 回顾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