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7-8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 ·转基因植物中的选择性标记基因 | 第8-11页 |
| ·传统选择性标记 | 第8页 |
| ·安全标记基因 | 第8-9页 |
| ·标记基因的去除 | 第9-11页 |
| ·pCAMIBIA1304-Ohsp16.9-OsPDCD5与水稻程序死亡 | 第11-12页 |
| ·程序性死亡 | 第11页 |
| ·pCAMIBIA1304-Ohsp16.9-OsPDCD5 | 第11-12页 |
| ·水稻耐盐的研究 | 第12-13页 |
| ·水稻耐盐QTLs | 第12-13页 |
| ·anti-OsPDCD5基因提高水稻耐盐性 | 第13页 |
| ·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LRK的研究 | 第13-15页 |
| ·LRK的组成结构与特征 | 第13页 |
| ·LRK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3-14页 |
| ·LRK1基因潜在的增产价值 | 第14-15页 |
| 3 材料和方法 | 第15-21页 |
| ·材料用品 | 第15-17页 |
| ·水稻转化受体 | 第15页 |
| ·载体与菌株 | 第15-16页 |
|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 ·组织培养基 | 第16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16-17页 |
| ·分析软件 | 第17页 |
| ·试验方法 | 第17-21页 |
| ·pC1304-anti-OsPDCD5表达载体构建 | 第17-18页 |
| ·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处理 | 第18-19页 |
| ·基因枪转化目的基因 | 第19-20页 |
| ·热激转化植株 | 第20-21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 ·共转化的目的DNA获得 | 第21-22页 |
| ·获得表达载体pCAMIBIA1304-anti-OsPDCD5 | 第21-22页 |
| ·获得转化植株的外源DNA片段 | 第22页 |
| ·水稻的转化结果 | 第22-23页 |
| ·愈伤组织的培养及转化后再生 | 第22页 |
| ·T0代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结果 | 第22-23页 |
| ·热激阳性植株的反应 | 第23-24页 |
| 5 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 ·水稻愈伤组织的培养效率 | 第24页 |
| ·高浓度潮霉素抑制分化 | 第24页 |
| ·共转化效率的选取 | 第24-25页 |
| ·热激程序死亡表达载体pC1304-Oshsp16.9-OsPDCD5的利用优势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