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和Linux的远程负荷管理终端设计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我国电力负荷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外负荷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电参数数字测量原理 | 第17-22页 |
·电参数离散采样测量原理 | 第17-19页 |
·电能参数的测量 | 第19-21页 |
·电压、电流有效值的测量 | 第19-20页 |
·有功功率及能量的测量 | 第20页 |
·无功功率及能量的测量 | 第20页 |
·视在功率的测量 | 第20-21页 |
·三相三线制合相功率的测量 | 第21页 |
·三相四线制合相功率的测量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负荷管理终端平台构建 | 第22-34页 |
·终端功能要求 | 第22-23页 |
·终端结构框图 | 第23页 |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23-28页 |
·嵌入式系统硬件 | 第23-24页 |
·嵌入式系统软件 | 第24-28页 |
·嵌入式应用软件 | 第28页 |
·嵌入式终端平台构建方法 | 第28-30页 |
·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变化的背景 | 第28-29页 |
·以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 | 第29页 |
·基于操作系统的嵌入式开发平台构建的一般步骤 | 第29-30页 |
·负荷管理终端处理器选型 | 第30-31页 |
·ARM嵌入式处理器介绍 | 第30页 |
·ARM嵌入式处理器S3C2440A介绍 | 第30-31页 |
·负荷管理终端操作系统选型 | 第31-32页 |
·负荷管理终端平台的确定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终端硬件设计 | 第34-52页 |
·终端系统构成 | 第34-35页 |
·终端功能要求 | 第34页 |
·系统构成 | 第34-35页 |
·终端电能监测模块硬件 | 第35-40页 |
·电能计量芯片的选型 | 第35-36页 |
·ATT7022A的引脚功能描述 | 第36-38页 |
·ATT7022A内部工作单元性能参数 | 第38-39页 |
·ATT7022A数据采集模块 | 第39-40页 |
·电能参数在测量模块中的实现 | 第40-43页 |
·有功功率及能量测量的实现 | 第40-41页 |
·无功功率及能量测量的实现 | 第41页 |
·视在功率测量的实现 | 第41页 |
·SPI通信接口 | 第41-43页 |
·测量电路单元 | 第43-44页 |
·串行接口电路 | 第44-45页 |
·SDRAM存储系统电路 | 第45-46页 |
·NAND Flash存储系统 | 第46-47页 |
·终端现场通信 | 第47页 |
·终端远程通信接口 | 第47-48页 |
·终端输出开关量 | 第48页 |
·复位电路 | 第48-49页 |
·终端电源电路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终端软件设计 | 第52-71页 |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第52-54页 |
·U-boot简介 | 第54-57页 |
·U-Boot支持的主要功能 | 第54-55页 |
·U-Boot的重要目录 | 第55页 |
·U-Boot的启动过程 | 第55-57页 |
·U-boot移植 | 第57-58页 |
·嵌入式Linux移植 | 第58-62页 |
·内核移植概述 | 第58-59页 |
·系统移植方案 | 第59-60页 |
·内核移植过程 | 第60-61页 |
·配置及编译内核 | 第61-62页 |
·构建根文件系统 | 第62-65页 |
·busybox简介 | 第62页 |
·busybox的编译和安装 | 第62-65页 |
·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 | 第65-67页 |
·串口的驱动 | 第66-67页 |
·SPI接口的驱动 | 第67页 |
·主要功能模块程序设计 | 第67-70页 |
·三相电能参数的定时采集任务设计 | 第68-69页 |
·GPRS模块通信任务设计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附录B (远程负荷管理终端主电路图)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