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带板双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引言第11页
   ·剪力墙连梁第11-14页
     ·小跨高比连梁的作用第11-12页
     ·小跨高比连梁受力分析第12-14页
   ·剪力墙连梁的研究发展状况第14-19页
     ·对角暗撑配筋方案第14-15页
     ·对角斜筋配筋方案第15页
     ·菱形筋配筋方案第15-16页
     ·普通配筋方案第16页
     ·交叉斜筋配筋方案第16-17页
     ·普通配筋双连梁方案第17-19页
   ·本项目研究目的以及主要工作第19-21页
2 试验方案第21-28页
   ·试件设计第21-24页
   ·材料性能第24-25页
   ·试验加载制度第25-26页
   ·试件的失效判别依据第26页
   ·量测内容第26-28页
3 试验结果第28-56页
   ·总说明第28页
   ·试件 CB-K3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28-37页
     ·试件的特点第28页
     ·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第28页
     ·试验现象描述第28-32页
     ·荷载-位移滞回特性第32-33页
     ·纵筋的应变分布第33-37页
   ·试件 CB-K4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37-47页
     ·试件的特点第37-38页
     ·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第38页
     ·试验现象描述第38-42页
     ·荷载-位移滞回特性第42页
     ·纵筋的应变分布第42-47页
   ·试件 CB-K8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47-56页
     ·试件的特点第47页
     ·钢筋编号与测点位置第47页
     ·试验现象描述第47-50页
     ·荷载-位移滞回特性第50-51页
     ·纵筋的应变分布第51-56页
4 试验结果分析第56-70页
   ·试件裂缝发育及破坏过程第56-57页
     ·试件 CB-K3 与 CB-K4 的裂缝发育和破坏过程第56-57页
     ·试件 CB-K5 与 CB-K8 的裂缝发育和破坏过程第57页
   ·抗震性能分析第57-70页
     ·试件骨架曲线第57-59页
     ·试件 CB-K3 与 CB-K4 滞回曲线第59-60页
     ·试件 CB-K5 与 CB-K8 滞回曲线第60页
     ·承载能力退化第60-63页
     ·刚度退化第63-67页
     ·延性与变形能力第67-68页
     ·耗能性能第68-70页
5 双连梁与其他小跨高比连梁对比第70-82页
   ·破坏特征第71-74页
     ·试件 CB-K3、CB-K4 与 CB-22C 裂缝发育及破坏过程对比第71-72页
     ·试件 CB-K5、CB-K8、CB-40 与 CB-X4C 裂缝发育及破坏过程对比第72-74页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第74-76页
     ·试件 CB-K3、CB-K4 与 CB-22C 滞回曲线对比第74-75页
     ·试件 CB-K5、CB-K8、CB-40 与 CB-X4C 滞回曲线对比第75-76页
   ·承载力能力退化对比第76-77页
   ·刚度退化特征对比第77-79页
   ·延性与变形能力对比第79页
   ·耗能性能对比第79-82页
6 双连梁有限元分析第82-104页
   ·双连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2-86页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第82页
     ·材料参数的定义第82-83页
     ·单元类型第83-84页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第84页
     ·边界条件与加载形式第84页
     ·网格划分第84-85页
     ·非线性方程组解法第85-86页
     ·单位与其他参数第86页
   ·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第86-104页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第87-88页
     ·裂缝发展形态对比第88-97页
     ·破坏形态对比第97-99页
     ·钢筋应力分布第99-104页
7 结论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附录第111-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育场悬挑屋盖结构风压特性及其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村镇建筑简易消能减震技术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