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外表演体系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国外学者对电影表演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国内学者对电影表演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梁朝伟与尼古拉斯·凯奇表演艺术发展比较 | 第16-22页 |
·殊途同归的从影经历 | 第16-18页 |
·贫困家庭诞生的银幕巨星 | 第16-17页 |
·电影世家出现的无名小将 | 第17-18页 |
·风格交替的磨砺之路 | 第18-22页 |
·从电视“一哥”到电影红星 | 第18-19页 |
·从独立影人到商业巨星 | 第19-22页 |
第3章 梁朝伟与尼古拉斯·凯奇在商业片中的角色创作比较 | 第22-31页 |
·夸张而不浮夸的喜剧片:永不妥协的草根精神 | 第22-26页 |
·《亚飞与亚基》:玩世不恭的戏剧人生 | 第23-24页 |
·《抚养亚利桑那》:浪子回头的曲折历程 | 第24-25页 |
·亚飞与麦克唐纳:喜剧电影中的夸张与现实主义风格 | 第25-26页 |
·简练而不简单的警匪片:低调的正义与狂傲的邪恶 | 第26-31页 |
·《无间道》:警匪无间的猫鼠游戏 | 第26-28页 |
·《变脸》:敌我互换的真假身份 | 第28-29页 |
·陈永仁与凯斯特:重形体与重内心的性格化角色塑造 | 第29-31页 |
第4章 梁朝伟与尼古拉斯·凯奇在艺术片中的角色创作比较 | 第31-40页 |
·人生主题的另类表达:扭曲痛苦的爱情与“面包” | 第31-35页 |
·《春光乍泄》:为爱付出的失意人 | 第31-33页 |
·《远离拉斯维加斯》:抛掷生命的绝望者 | 第33-34页 |
·黎耀辉与本:生活化演绎的“大巧质朴”与“浓后之淡” | 第34-35页 |
·跨时空角色的塑造:游离在虚幻与现实的边缘 | 第35-40页 |
·《悲情城市》:政治浪潮中的旁观者 | 第36-37页 |
·《天使之城》:宛如梦境的人神恋 | 第37-38页 |
·林文清与赛斯:微相表演的“留白”与多义性 | 第38-40页 |
第5章 梁朝伟与尼古拉斯·凯奇电影表演风格形成原因比较 | 第40-50页 |
·本色魅力的影响 | 第40-42页 |
·眼神的魅力 | 第41-42页 |
·形体气质的魅力 | 第42页 |
·表演理论体系的影响 | 第42-45页 |
·“角色即演员,演员即角色”的体验派理论的影响 | 第43-44页 |
·“演员吃掉角色”的表现派理论的影响 | 第44-45页 |
·导演风格的影响 | 第45-50页 |
·吴宇森:江湖恩仇下的“激情”演出 | 第45-47页 |
·大卫·林奇:迷情公路上的“狂野”表演 | 第47-48页 |
·王家卫:都市镜像中的“无痕迹”演技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媒体实践作品目录 | 第54-55页 |
附录 B:梁朝伟电影表演获奖纪录 | 第55-56页 |
附录 C:尼古拉斯·凯奇电影表演获奖纪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