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纳米稀土硫氧化物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先驱物硫化法 | 第11-12页 |
·氧化物硫化法 | 第12-13页 |
·水热与溶剂热法 | 第13-17页 |
·燃烧法 | 第17页 |
·固相合成法 | 第17-19页 |
·微波法 | 第19页 |
·静电纺丝法 | 第19-20页 |
·其他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2 静电纺丝理论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静电纺丝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静电纺丝法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2页 |
·静电纺丝法技术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1.3 稀土发光材料 | 第23-24页 |
·稀土元素的结构和性能 | 第23页 |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23-24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化学试剂、实验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2.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5页 |
§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25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 第25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5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25页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Y_2O_2S:Eu~(3+)红色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比较研究 | 第26-31页 |
§3.1 概述 | 第2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双坩埚硫化法实验装置图 | 第26页 |
·双坩埚法制备Y_2O_2S:Eu~(3+)纳米纤维 | 第26-27页 |
·Y_2O_3:Eu~(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26-27页 |
·Y_2O_2S:Eu~(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27页 |
·固-固反应法制备Y_2O_2S:Eu~(3+)颗粒 | 第2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7-28页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8页 |
·荧光光谱分析(PL) | 第28-29页 |
·稀土硫氧化物的生成过程机理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Y_2O_2S:Eu3~(3+)纳米纤维、纳米带及颗粒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 第31-45页 |
§4.1 概述 | 第31页 |
§4.2 Y_2 O_2 S:Eu~(3+)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 第31-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1页 |
·Y_2O_3:Eu~(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31页 |
·Y_2O_2S:Eu~(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1-32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32-34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34页 |
·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34-35页 |
·Y_2O_2S:Eu~(3+)纳米纤维形成机理讨论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页 |
§4.3 Y_2O_2S:Eu~(3 +)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 第36-41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Y_2O_3:Eu~(3+)纳米带的制备 | 第36-37页 |
·Y_2O_2S:Eu~(3+)纳米带的制备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7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37-39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39页 |
·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39-40页 |
·Y_2O_2S:Eu~(3+)纳米带形成机理讨论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页 |
§4.4 Y_2O_2S:Eu~(3+)颗粒、纳米纤维及纳米带的性能比较 | 第41-45页 |
·高温固相法制备Y_2O_2S:Eu~(3+)颗粒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4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2页 |
·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42-43页 |
·介电性能分析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Y_2O_2S:Tb~(3+)纳米纤维、纳米带及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45-56页 |
§5.1 概述 | 第45页 |
§5.2 Y_2 O_2 S:Tb~(3+)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 第45-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5页 |
·Y_2O_3:Tb~(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45页 |
·Y_2O_2S:Tb~(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5-46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46-47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7-48页 |
·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5.3 Y_2O_2S:Tb~(3 +)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 第48-53页 |
·实验部分 | 第49页 |
·Y_2O_3:Tb~(3+)纳米带的制备 | 第49页 |
·Y_2O_2S:Tb~(3+)纳米带的制备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9-50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50-51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51-52页 |
·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5.4 Y_2O_2S:Tb~(3+)颗粒、纳米纤维及纳米带的性能比较 | 第53-56页 |
·高温固相法制备Y_2O_2S:Tb~(3+)颗粒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53页 |
·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53-54页 |
·介电性能分析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Y_2O_2S:Nd~(3+)纳米纤维和纳米带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 第56-63页 |
§6.1 概述 | 第56页 |
§6.2 Y_2 O_2 S:Nd~(3+)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 第56-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6页 |
·Y_2O_3:Nd~(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56页 |
·Y_2O_2S:Nd~(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6-57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57-58页 |
·荧光光谱分析(PL)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页 |
§6.3 Y_2O_2S:Nd~(3 +)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 第59-63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Y_2O_3:Nd~(3+)纳米带的制备 | 第59-60页 |
·Y_2O_2S:Nd~(3+)纳米带的制备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0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60-61页 |
·荧光光谱分析(PL)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Y_2O_2S:Yb~(3+),Er~(3+)纳米纤维和纳米带的制备与上转换发光性质 | 第63-71页 |
§7.1 概述 | 第63页 |
§7.2 Y_2 O_2 S:Yb~(3+),Er~(3+)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 第63-67页 |
·实验部分 | 第63页 |
·Y_2O_3:Yb~(3+),Er~(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63页 |
·Y_2O_2S:Yb~(3+),Er~(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7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3-64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64-65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65-66页 |
·上转换光谱(UPL)分析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页 |
§7.3 Y_2O_2S:Yb~(3 +),Er~(3 +)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 第67-71页 |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Y_2O_3:Yb~(3+),Er~(3+)纳米带的制备 | 第67页 |
·Y_2O_2S:Yb~(3+),Er~(3+)纳米带的制备 | 第67-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0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8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68-69页 |
·上转换光谱分析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八章 Gd_2O_2S:Eu~(3+)纳米纤维和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 第71-82页 |
§8.1 概述 | 第71页 |
§8.2 Gd_2 O_2 S:Eu~(3+)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 第71-76页 |
·实验部分 | 第71页 |
·Gd_2O_3:Eu~(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71页 |
·Gd_2O_2S:Eu~(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76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71-72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72-74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74页 |
·荧光光谱分析(PL)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页 |
§8.3 Gd_2O_2S:Eu~(3 +)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 第76-82页 |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Gd_2O_3:Eu~(3+)纳米带的制备 | 第76-77页 |
·Gd_2O_2S:Eu~(3+)纳米带的制备 | 第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81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77-78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78-79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79页 |
·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79-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九章 Gd_2O_2S:Tb~(3+)纳米纤维及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 第82-91页 |
§9.1 概述 | 第82页 |
§9.2 Gd_2 O_2 S:Tb~(3+)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 第82-86页 |
·实验部分 | 第82页 |
·Gd_2O_3:Tb~(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82页 |
·Gd_2O_2S:Tb~(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86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82-83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83-84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84-85页 |
·荧光光谱分析(PL)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页 |
§9.3 Gd_2O_2S:Tb~(3 +)纳米带的制备与表征 | 第86-91页 |
·实验部分 | 第86页 |
·Gd_2O_3:Tb~(3+)纳米带的制备 | 第86页 |
·Gd_2O_2S:Tb~(3+)纳米带的制备 | 第8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6-90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86-87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87-88页 |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88-89页 |
·荧光光谱分析(PL)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第十章 Gd_2O_2S:Yb~(3+),Er~(3+)纳米纤维的制备与上转换发光性质 | 第91-96页 |
§10.1 概述 | 第91页 |
§10.2 Gd_2 O_2 S:Yb~(3+),Er~(3+)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 第91-96页 |
·实验部分 | 第91页 |
·Gd_2O_3:Yb~(3+),Er~(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91页 |
·Gd_2O_2S:Yb~(3+),Er~(3+)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1-95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91-92页 |
·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 | 第92-93页 |
·上转换光谱(UPL)分析 | 第93-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6页 |
附录 | 第10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