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病理学论文--病理生理学论文

SNSR受体对神经病理性痛的调制和DRG中AM2在疼痛中的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10页
绪论第10-28页
 1. 疼痛的概述第10页
 2. 疼痛的解剖生理学第10-13页
   ·伤害性感受器第11页
   ·背根神经节第11-12页
   ·脊髓第12-13页
 3. 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第13-15页
   ·SNSR的结构及分布第13-14页
   ·SNSR的激动剂第14页
     ·BAM22第14页
     ·BAM8-22第14页
     ·MSH第14页
   ·SNSR与痛觉调制第14-15页
   ·SNSR与吗啡耐受第15页
 4. CGRP参与痛觉信息的传递和调制第15-17页
 5. AM参与痛觉信息的传递和调制第17-19页
 6. AM2第19-21页
   ·AM2的分布第19页
   ·AM2氨基酸序列及生物结构特征第19页
   ·AM2的受体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第19-21页
   ·AM2与炎症第21页
     ·AM2保护肾损伤第21页
     ·AM2减轻心脏缺血损伤第21页
     ·AM2具有扩张血管和降血压作用第21页
 7. 疼痛的分类第21-22页
 8. 神经病理性疼痛第22-2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第22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第22-23页
     ·外周机制第22-23页
     ·中枢机制第23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第23-24页
 9. 用于疼痛研究的常用模型第24-26页
   ·常用的炎症性痛模型第24-25页
     ·角叉菜胶模型第24页
     ·完全弗氏佐剂模型第24页
     ·福尔马林致痛模型第24-25页
   ·常用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第25-26页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第26页
     ·脊神经结扎模型第26页
     ·坐骨神经半结扎模型第26页
 10. 神经病理性痛行为学测试的方法和观察指标第26-27页
   ·自发性痛观察与测定第26页
   ·痛觉超敏的观察与测定第26-27页
     ·冷、热平板测试验第26-27页
     ·Hargreaves热辐射抬足方法第27页
     ·机械刺激逃避方法第27页
     ·冷、热水刺激逃避法第27页
     ·von Frey filament第27页
 11. 本研究课题的立题背景与意义第27-28页
第一章 CFA诱发炎症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中肾上腺髓质素2的表达情况第28-34页
   ·前言第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34页
     ·试剂与仪器第28-29页
       ·实验设备、仪器与器械第28页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28-29页
     ·方法与步骤第29-30页
       ·动物选择和饲养第29页
       ·慢性炎症痛模型的建立第29页
       ·组织的制备第29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第29-30页
     ·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第30页
     ·实验结果第30-32页
     ·讨论第32-34页
第二章 鞘内注射BAM8-22对脊神经结扎大鼠撤足潜伏期以及L4 DRG中AM2的表达变化的影响第34-46页
   ·前言第34页
   ·材料和方法第34-38页
     ·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实验设备、仪器与器械第34-35页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35页
     ·方法与步骤第35-37页
       ·动物选择和饲养第35页
       ·动物的训练第35页
       ·SNL模型制作第35-36页
       ·导管的制备第36页
       ·鞘内置管及给药第36页
       ·动物分组第36-37页
       ·大鼠行为学改变第37页
       ·机械痛阈测定(PWPT)第37页
       ·组织的制备第37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第37页
     ·实验数据的处理第37-38页
   ·实验结果第38-42页
     ·脊神经结扎模型建立的实验结果第38-39页
       ·脊神经结扎大鼠行为学变化第38页
       ·机械痛阈(PWPT)的变化第38-39页
     ·鞘内注射BAM8-22对脊神经结扎大鼠撤足反射潜伏期的影响第39-40页
     ·鞘内注射BAM8-22对脊神经结扎大鼠L4 DRG中AM2的表达影响第40-42页
   ·讨论第42-46页
第三章 结论第46-48页
附录1第48-50页
附录2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0-62页
致谢第62-64页
个人简历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平衡检测的时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研发
下一篇:南朝骑兵体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