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长青楼小区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国内外研究史 | 第9-11页 |
| ·我国岩溶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溶洞顶板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岩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第13页 |
|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 ·研究工作思路和方法手段 | 第14-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2章 研究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 第17-35页 |
| ·区域气象 | 第17页 |
| ·区域水文 | 第17页 |
|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 ·地层岩性 | 第17-22页 |
| ·区域地层 | 第17-20页 |
| ·研究区地层 | 第20-22页 |
| ·第四系(Q) | 第20页 |
| ·二迭系(P) | 第20-21页 |
| ·石炭系(C) | 第21-22页 |
|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_2) | 第22页 |
| ·地质构造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 第22-29页 |
| ·地质构造概况 | 第22-23页 |
| ·褶皱构造 | 第23页 |
| ·断裂构造 | 第23-27页 |
| ·研究区断层及其活动性 | 第27-29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9-32页 |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29-31页 |
|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第31-32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2-33页 |
| ·第四系孔隙水 | 第32页 |
| ·奥陶系岩溶水 | 第32-33页 |
| ·碎屑岩裂隙水 | 第33页 |
| ·不同类型地下水之间的关系 | 第33页 |
| ·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3章 岩溶分布规律 | 第35-46页 |
| ·岩溶地区的特征极其危害 | 第35页 |
| ·岩溶地区的特征 | 第35页 |
| ·岩溶的危害 | 第35页 |
| ·岩溶发育条件 | 第35-36页 |
| ·岩溶发育的规律 | 第36页 |
| ·岩溶发育规律勘探方法 | 第36-37页 |
| ·研究区域岩溶发育规律 | 第37-46页 |
| 第4章 岩溶地基稳定性计算 | 第46-72页 |
| ·SIGMA/W 计算软件简介 | 第46-47页 |
| ·SIGMA/W 软件典型应用 | 第46-47页 |
| ·SIGMA/W 软件特点 | 第47页 |
| ·SIGMA/W 软件内嵌材料模型 | 第47页 |
| ·研究区岩溶对建筑物影响规律研究 | 第47-55页 |
|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 | 第48-49页 |
| ·正交试验方案表 | 第49-50页 |
| ·数值模型建立 | 第50-51页 |
| ·正交设计方案计算结果 | 第51-52页 |
| ·建筑物层数与影响深度关系 | 第52-55页 |
| ·溶洞发育区地基处理方案数值分析 | 第55-65页 |
| ·数值模拟方案介绍 | 第55-57页 |
| ·场地初始应力模拟结果 | 第57页 |
| ·天然地基模拟结果 | 第57-60页 |
| ·桩基础模拟结果 | 第60-62页 |
| ·桩基础+岩溶发育带处理模拟结果 | 第62-65页 |
| ·溶洞顶板稳定性验算分析 | 第65-71页 |
| ·溶洞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65-66页 |
| ·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66-68页 |
| ·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原理 | 第68-70页 |
| ·溶洞顶板稳定性验算 | 第70-71页 |
| ·岩溶治理和监测建议 | 第71-72页 |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建议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附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