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2-28页 |
一、 主要仪器和材料 | 第12-14页 |
(一) 主要仪器 | 第12页 |
(二) 主要试剂 | 第12-13页 |
(三) 主要耗材 | 第13-14页 |
二、 主要试剂配制 | 第14页 |
三、 实验过程 | 第14-16页 |
(一) 细胞培养 | 第14-15页 |
(二) 生长抑制率测定(MTT 实验) | 第15-16页 |
四、 RT-PCR 法检测 JAK2 基因的表达 | 第16-18页 |
(一) 加药 | 第16页 |
(二) 细胞总 RNA 提取 | 第16页 |
(三) 总 RNA 含量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计) | 第16页 |
(四) RT-PCR 一步法反应 | 第16-18页 |
五、 统计学分析 | 第18页 |
六、 实验结果 | 第18-22页 |
(一) 细胞增殖能力检测(MTT 实验) | 第18-19页 |
(二) 加药培养 24h、48h 后观察细胞形态 | 第19-20页 |
(三) RT-PCR 半定量检测 JAK2 基因表达情况 | 第20-22页 |
讨论 | 第22-27页 |
一、 JAK2 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 第22页 |
二、 HEL 细胞株对 MPN 的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三、 中医学对 MPN 的认识 | 第23-24页 |
(一) 病因 | 第23页 |
(二) 病机 | 第23-24页 |
(三) 治疗原则 | 第24页 |
四、 斑蝥素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 第24-26页 |
(一) 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 第25页 |
(二)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 第25页 |
(三) 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 | 第25-26页 |
(四) 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 | 第26页 |
五、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8-43页 |
一、 临床资料 | 第28-30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28-29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29-30页 |
(三) 病例选择 | 第30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30-31页 |
(一) 西药对照组 | 第30-31页 |
(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 第31页 |
三、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 第31-33页 |
(一) 疗效标准 | 第31-32页 |
(二) 外周血血细胞计数 | 第32页 |
(三) 安全指标 | 第32页 |
(四) 统计学方法 | 第32-33页 |
四、 研究结果 | 第33-38页 |
(一) 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比较 | 第33-34页 |
(二) 血红蛋白及三系细胞变化情况比较 | 第34-37页 |
(三) 治疗后两组毒副作用结果: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2页 |
一、 祖国医学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认识 | 第38-39页 |
(一) 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中医归属 | 第38页 |
(二) 病因病机 | 第38-39页 |
(三) 治法治则 | 第39页 |
二、 复方斑蝥胶囊的抗肿瘤研究 | 第39-40页 |
(一) 复方斑蝥胶囊 | 第39页 |
(二) 复方斑蝥胶囊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39-40页 |
(三) 复方斑蝥胶囊抗肿瘤的临床研究 | 第40页 |
三、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综述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详细摘要 | 第53-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