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言 | 第15-39页 |
·研究背景 | 第15-23页 |
·国际温室气体控制现状 | 第15-17页 |
·我国排放的现状与挑战 | 第17-20页 |
·我国减排机制的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 第23-34页 |
·命令和控制型减排机制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市场导向激励型减排机制研究综述 | 第24-34页 |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第34-36页 |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36页 |
·论文结构和内容 | 第36-39页 |
·论文结构 | 第36-37页 |
·论文内容 | 第37-39页 |
第二章 税率模式研究—以我国钢铁行业碳强度减排为例 | 第39-49页 |
·研究背景 | 第39-40页 |
·一般模型 | 第40-42页 |
·统一税率模式 | 第41-42页 |
·差异税率模式 | 第42页 |
·基于双寡头的碳税税率研究 | 第42-48页 |
·函数形式假定 | 第43页 |
·参数估值 | 第43-44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44-45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税收返还依据研究—以我国钢铁行业碳强度减排为例 | 第49-63页 |
·研究背景 | 第49-50页 |
·一般研究框架 | 第50-53页 |
·产出补贴返还 | 第51-52页 |
·市场份额返还 | 第52-53页 |
·基于双寡头古诺模型的碳税返还依据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3-60页 |
·返还依据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页 |
·参数估值 | 第54-55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55-56页 |
·数值模拟结果 | 第56-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四章 税收返还比例研究 | 第63-75页 |
·研究背景 | 第63-64页 |
·一般模型框架 | 第64-66页 |
·在博弈的第二阶段 | 第65页 |
·在博弈的第一阶段 | 第65-66页 |
·污染性排放物的税收最优返还比例研究 | 第66-71页 |
·减排目标内生时的税收返还比例研究 | 第66-68页 |
·减排目标外生时的税收返还比例研究 | 第68-71页 |
·基于产出补贴的温室气体税收返还比例研究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税收减排的企业补偿机制研究 | 第75-83页 |
·研究背景 | 第75-76页 |
·不同区域企业间的补偿机制 | 第76-81页 |
·一般模型 | 第76-77页 |
·基于古诺双寡头模型的企业补偿机制 | 第77-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税收减排的地方政府补偿机制研究 | 第83-93页 |
·研究背景 | 第83-84页 |
·不同区域政府间的补偿机制 | 第84-91页 |
·一般模型框架 | 第84-87页 |
·基于双寡头古诺模型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 第87-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七章 我国税收减排政策设计的思考 | 第93-97页 |
·税收减排政策设计的原则 | 第93-94页 |
·税收减排政策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 第94页 |
·税收减排政策设计的建议 | 第94-97页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第97-101页 |
·全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97-98页 |
·主要结论 | 第98-99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99-100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1页 |
致谢 | 第111-11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