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信公司案”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案情简介及本案争议焦点 | 第8-12页 |
·案情简介 | 第8-10页 |
·本案争议焦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本案争议焦点法理分析 | 第12-19页 |
·被告徐彦行为是否构成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法理分析 | 第12-17页 |
·主体要件 | 第12-14页 |
·主观过错 | 第14-15页 |
·公司控制股东有滥用法人人格的违法行为 | 第15-16页 |
·结果要件 | 第16页 |
·因果关系 | 第16页 |
·本案结论 | 第16-17页 |
·关于被告玉祥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法理分析 | 第17-19页 |
·公司之间人格混同的几种典型类型 | 第17页 |
·对公司之间人格混同规制的法律困境与灵活适用 | 第17-18页 |
·本案结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本案引发的法律思考 | 第19-24页 |
·立法现状 | 第19-20页 |
·立法缺陷 | 第20-21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21页 |
·发挥司法解释的释明作用 | 第21-22页 |
·加大执法力度,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 第22-23页 |
·提高债权人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 第23页 |
·提高人们对人格否认制度的认识 | 第23-24页 |
结束语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6页 |
致谢 | 第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