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3-14页 |
·我国与WHO儿童药物政策对比研究 | 第13页 |
·我国与美国儿童药物政策对比研究 | 第13-14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定量分析法 | 第14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4页 |
·实例分析法 | 第14-15页 |
4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5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我国与WHO儿童药物政策对比研究 | 第16-37页 |
第1章 WHO儿童药物政策的演变 | 第16-19页 |
第2章 三版《WHO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对比研究 | 第19-30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的资料来源 | 第19页 |
·研究的内容与统计学方法 | 第19-20页 |
·结果 | 第20-27页 |
·三版EMLc的相同点分析 | 第20-23页 |
·三版EMLc的目标人群相同 | 第20页 |
·三版EMLc的组成与纳入条件相同 | 第20页 |
·三版EMLc使用的标识符号相同 | 第20-21页 |
·三版EMLc均对儿童年龄进行了的限制 | 第21-22页 |
·三版EMLc对纳入的药物分类原则相同 | 第22页 |
·三版EMLc对药物剂型排列原则相同 | 第22页 |
·三版EMLc均是全球儿童流行病谱外在表现形式 | 第22-23页 |
·三版EMLc的不同点分析 | 第23-27页 |
·三版EMLc对剂型的解释说明的详实程度不同 | 第23页 |
·具年龄限制的药物不尽相同 | 第23-24页 |
·三版EMLc包含的药物类别数和剂型+规格数不同 | 第24-27页 |
·讨论 | 第27-30页 |
·后者并非是前者的简单复制与照搬 | 第27页 |
·后者是前者的批判继承 | 第27-28页 |
·后者是前者的完善和发展 | 第28-29页 |
·对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和实施的启示 | 第29-30页 |
第3章 3~(rd) EMLc与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儿童用药对比研究 | 第30-37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30页 |
·资料来源 | 第30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30页 |
·结果 | 第30-35页 |
·MIWMc与3~(rd)EMLc对用药儿童年龄规定的对比 | 第30-31页 |
·MIWMc与3~(rd)EMLc的组成与纳入条件对比 | 第31页 |
·MIWMc与3~(rd)EMLc在标识符号对比 | 第31-32页 |
·MIWMc与3~(rd)EMLc对药物剂型排列原则对比 | 第32页 |
·MIWMc与3~(rd)EMLc药品分类原则对比 | 第32页 |
·MIWMc与3~(rd)EMLc药物类别及品种数对比 | 第32-34页 |
·MIWMc药物剂型和规格与3~(rd)EMLc对比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启示 | 第36-37页 |
第二部分 我国与美国儿童药品政策对比分析 | 第37-54页 |
第4章 中美儿童药品临床试验政策对比研究 | 第37-43页 |
·美国FDA基于儿童的药品监管政策演变 | 第37-38页 |
·中美儿童药品临床试验法律法规对比 | 第38-41页 |
·美国儿童药品临床试验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8-40页 |
·我国儿童药品临床试验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0-41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3页 |
·改革我国儿童药品临床试验监管制度 | 第41页 |
·建立健全我国儿童药品临床试验监管制度 | 第41-43页 |
第5章 中美儿童非处方药品标签和说明书对比分析 | 第43-53页 |
·中美关于儿童非处方药品标签说明书规定的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美国关于儿童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规定 | 第43-44页 |
·我国关于儿童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法律法规 | 第44页 |
·实例分析美国儿童非处方药雅维说明书 | 第44-46页 |
·药品说明 | 第44页 |
·活性成分 | 第44-45页 |
·目的 | 第45页 |
·用途 | 第45页 |
·警告 | 第45页 |
·用法 | 第45-46页 |
·其它信息 | 第46页 |
·非活性成分 | 第46页 |
·问答 | 第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段落区分显著,醒目易读 | 第46-47页 |
·专业术语通俗化,易于理解 | 第47页 |
·语体口语化,方便阅读理解 | 第47-48页 |
·突出药品的安全性 | 第48页 |
·突出药用辅料安全性 | 第48-49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9-53页 |
·避免医药术语,保证普通大众的理解力 | 第49页 |
·严格儿童非处方药说明书的监管 | 第49-50页 |
·严格区分“禁忌”和“注意事项”,突出安全性和有效性 | 第50页 |
·强化药用辅料的管理,保障药品的安全性 | 第50-51页 |
·建立儿童非处方药说明书数据库,接受普遍监督 | 第51页 |
·加强医药知识的宣传,增强普通大众的认知度 | 第51-52页 |
·进一步对儿童非处方药说明书的规范性进行监管 | 第52-5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3-54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