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疑难问题探析及立法完善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受贿罪的界定及立法演变 | 第8-12页 |
(一) 受贿罪的界定 | 第8-9页 |
(二) 受贿罪的立法演变 | 第9-12页 |
二、受贿罪的客体 | 第12-17页 |
(一) 对受贿罪客体的不同观点 | 第12-13页 |
(二) 对上述观点的分析 | 第13-16页 |
(三) 受贿罪客体的准确定位 | 第16-17页 |
三、受贿罪的客观方面 | 第17-26页 |
(一) 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第17-20页 |
(二) 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 | 第20-25页 |
(三) "贿赂"的范围 | 第25-26页 |
四、受贿罪的主体 | 第26-29页 |
(一) 对"从事公务"的理解 | 第26-27页 |
(二) "国家机关"范围的界定 | 第27-28页 |
(三) 对"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人员"的理解 | 第28-29页 |
五、受贿罪的主观方面 | 第29-31页 |
(一) 受贿罪的直接故意 | 第29-30页 |
(二) 间接故意能否构成受贿罪 | 第30-31页 |
六、斡旋受贿 | 第31-36页 |
(一) 应当设立"斡旋受贿罪" | 第31-33页 |
(二) 斡旋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 第33-36页 |
七、共同受贿 | 第36-39页 |
(一) 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 第36-37页 |
(二) 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受贿罪共犯的分析 | 第37-39页 |
八、我国受贿罪的立法完善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