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意思表示错误概述 | 第12-15页 |
第一节 意思表示错误的概念 | 第12页 |
第二节 两大法系错误概念之比较 | 第12-14页 |
一、大陆法系上错误的内涵 | 第12-13页 |
二、英美法系上错误的内涵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意思表示错误与相关制度之比较 | 第15-19页 |
第一节 错误与重大误解 | 第15页 |
第二节 错误与显失公平 | 第15-16页 |
第三节 错误与欺诈 | 第16-17页 |
第四节 错误与商业风险 | 第17-18页 |
第五节 错误与乘人之危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能够成为法律行为瑕疵的错误之样态 | 第19-30页 |
第一节 错误发生的阶段 | 第19-20页 |
一、意思形成阶段 | 第19页 |
二、意思表达阶段 | 第19-20页 |
三、意思生效阶段 | 第20页 |
第二节 错误的类型 | 第20-27页 |
一、动机错误 | 第21-22页 |
二、性质错误 | 第22-24页 |
三、内容错误 | 第24-25页 |
四、表示行为错误 | 第25页 |
五、传达错误 | 第25-26页 |
六、受领错误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各国民法上能够成为法律行为瑕疵的错误之样态 | 第27-28页 |
一、大陆法系的错误的样态 | 第27-28页 |
二、英美法系的错误的样态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意思表示错误与法律行为的效力 | 第30-37页 |
第一节 意思表示错误的救济途径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无效 | 第31-33页 |
一、绝对无效 | 第31-32页 |
二、相对无效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撤销 | 第33-36页 |
一、撤销权的构成要件 | 第33-35页 |
二、撤销权的行使 | 第35页 |
三、撤销的法律后果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我国意思表示错误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 第37-43页 |
第一节 重大误解制度的问题点 | 第37页 |
第二节 我国意思表示错误的类型及其完善 | 第37-40页 |
一、我国意思表示错误的现有类型 | 第37-38页 |
二、我国学者关于完善错误类型的探讨 | 第38页 |
三、笔者的建议 | 第38-40页 |
第三节 我国意思表示错误的救济及其完善 | 第40-42页 |
一、撤销权制度及其完善 | 第40页 |
二、撤销权与信赖保护应并重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