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能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篇 绪论 | 第9-16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介绍 | 第9-10页 |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览 | 第10-14页 |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特点 | 第11-12页 |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 第12-13页 |
·影响国有企业发展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因素 | 第13-14页 |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论文的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篇 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 第16-27页 |
·内部控制的核心理论发展 | 第16-19页 |
·内部控制一分论:会计控制 | 第16页 |
·内部控制二分论: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 | 第16-17页 |
·内部控制三分论:内部控制结构 | 第17页 |
·内部控制五分论:内部控制框架 | 第17页 |
·内部控制八分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 第17-18页 |
·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关系 | 第18-19页 |
·国际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简介 | 第19-21页 |
·美国的COSO框架 | 第19-20页 |
·巴塞尔协议 | 第20页 |
·加拿大的COCO控制指南 | 第20-21页 |
·英国的Turnbull指南 | 第21页 |
·中国香港的内部控制架构 | 第21页 |
·萨班斯法案简述 | 第21-22页 |
·萨班斯法案出台的背景 | 第21-22页 |
·萨班斯法案关于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 第22页 |
·萨班斯法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 第22页 |
·中国内部控制体系概况 | 第22-27页 |
·中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发展历程 | 第22-25页 |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概览 | 第25-27页 |
第三篇 准能公司内控系统建设 | 第27-93页 |
·准能公司简介 | 第27-29页 |
·准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目标分析 | 第29-35页 |
·我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29-32页 |
·准能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实施背景 | 第32-34页 |
·准能公司内控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 | 第34-35页 |
·准能公司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概述 | 第35-41页 |
·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建设情况 | 第35-38页 |
·《准能公司管理制度汇编》 | 第38-39页 |
·《准能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手册》 | 第39-41页 |
·检查与考核 | 第41页 |
·准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研究 | 第41-52页 |
·公司治理 | 第42-43页 |
·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 | 第43-46页 |
·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 | 第46-48页 |
·人力资源政策 | 第48-51页 |
·企业文化 | 第51-52页 |
·法制观念 | 第52页 |
·风险评估管理 | 第52-60页 |
·《规范》的有关要求 | 第53-55页 |
·准能公司的风险评估管理 | 第55-60页 |
·控制活动 | 第60-82页 |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 第61-65页 |
·授权审批控制 | 第65-66页 |
·会计系统控制 | 第66-70页 |
·财产保护控制 | 第70-74页 |
·预算控制 | 第74-77页 |
·运营分析控制 | 第77页 |
·绩效考评控制 | 第77-82页 |
·信息与沟通 | 第82-87页 |
·《规范》的有关要求 | 第82-84页 |
·准能公司的信息与沟通 | 第84-87页 |
·监督与评价 | 第87-91页 |
·内部监督 | 第87-88页 |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整改 | 第88-89页 |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 第89-91页 |
·管理改进 | 第91-93页 |
第四篇 准能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评价 | 第93-102页 |
·准能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效果分析 | 第93-97页 |
·准能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创新特点 | 第97-98页 |
·准能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带来的启示 | 第98-99页 |
·如何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 第99-102页 |
结语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