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起兴与扩张: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研究价值与对传统原告资格理论的挑战 | 第12-18页 |
(一) 背景扫描:民事公共利益纳入司法视域的急困性解读 | 第12-13页 |
(二) “真空”挑战:制裁民事公益违法行为的司法尝试性分析 | 第13-15页 |
(三) 制度缺位:制裁民事公益违法行为的司法无助性阐释 | 第15-16页 |
(四) 理论障碍:民事公益诉讼度对传统原告资格理论的挑战 | 第16-18页 |
二、概念与辨明:公共利益、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的递进关系及内涵界定 | 第18-26页 |
(一) 关于公共利益 | 第18-21页 |
(二) 关于公益诉讼 | 第21-24页 |
(三) 关于民事公益诉讼 | 第24-26页 |
三、基础与超越: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理论的发展完善与应然态势 | 第26-31页 |
(一)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基础理论的发展完善 | 第26-29页 |
(二)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 第29-31页 |
四、借鉴与吸纳:两大法系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成熟模式与比对分析 | 第31-37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古罗马、德国、法国、日本 | 第31-32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英国、美国、印度 | 第32-33页 |
(三) 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比对分析 | 第33-37页 |
五、展望与设想: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路径选择与机制保障 | 第37-49页 |
(一)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 第37-44页 |
(二) 社会团体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 第44-45页 |
(三) 公民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 第45-47页 |
(四)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多元化的机制保障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