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城市规模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 ·城市扩张驱动力研究 | 第16-17页 |
| ·建成区面积预测方法研究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我国大城市用地规模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19-26页 |
| ·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 | 第20-22页 |
| ·空间地域上的分布特征 | 第22-24页 |
| ·规模等级分布特征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我国城市用地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9页 |
| ·基础因素 | 第26-32页 |
| ·人口规模 | 第26-28页 |
|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 第28-29页 |
| ·城市产业结构 | 第29-30页 |
| ·城市建设投资 | 第30-32页 |
| ·推动因素 | 第32-36页 |
| ·城市基础设施 | 第32-33页 |
| ·自然资源 | 第33-34页 |
|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 第34-35页 |
| ·城市居住条件与生态环境 | 第35-36页 |
| ·政策性因素 | 第36-39页 |
| ·土地管理体制和供应政策 | 第36页 |
| ·城市规划政策 | 第36-37页 |
| ·行政区划调整 | 第37页 |
| ·房地产业的相关政策 | 第37-38页 |
| ·特殊优惠政策 | 第38页 |
| ·城市性质及发展方向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Mills-Muth 模型分析城市用地规模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 第39-44页 |
| ·Mills-Muth 模型分析城市用地规模的基本思路 | 第39-41页 |
| ·对模型的实证研究和修正 | 第41-44页 |
| 第六章 基于 Mills-Muth 模型的我国大城市用地规模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4-67页 |
| ·样本选取及分析方法说明 | 第44-45页 |
| ·数据和变量说明 | 第45-52页 |
| ·实证分析因素说明 | 第45-46页 |
| ·数据与变量取值说明 | 第46-52页 |
| ·检验结果分析 | 第52-60页 |
| ·总体样本检验结果 | 第52-56页 |
| ·不同区域样本检验结果 | 第56-58页 |
| ·不同行政级别样本检验结果 | 第58-60页 |
| ·与 Brueckner 及 Daniel T. McGrath 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60-65页 |
| ·全部样本的检验结果比较 | 第60-62页 |
| ·不同区域城市的适应性比较 | 第62-64页 |
| ·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的适应性比较 | 第64-65页 |
| ·实证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 第65-67页 |
| ·实证研究的结果小结 | 第65-66页 |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6-67页 |
| 第七章 对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和建议 | 第67-71页 |
| ·改变原有的城市发展策略,重视和促进大城市及城市群的发展 | 第67页 |
|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 | 第67-68页 |
| ·强调城市集约化的内涵发展,使城市用地更加紧凑 | 第68-69页 |
|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 | 第69页 |
| ·在确定城市用地规模时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 第69-70页 |
| ·加强城市用地规模管理和监控 | 第70-71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附录 | 第78-95页 |
| 附录A: Jan K. Brueckner 及 David A.Fansler 的检验结果 | 第78-79页 |
| 附录B: Daniel T.McGrath 的检验结果 | 第79-80页 |
| 附录C: Mills-Muth 模型变量数据列表 | 第80-86页 |
| 附录D: Mills-Muth 模型变量数据列表2 | 第86-95页 |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