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聚醚型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的控制制备与形状记忆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6页
    1.1 液晶聚氨酯第20-23页
        1.1.1 液晶聚氨酯的概况第20-21页
        1.1.2 液晶聚氨酯的分类第21-23页
        1.1.3 液晶聚氨酯的应用第23页
    1.2 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第23-26页
        1.2.1 氧化石墨烯的概况第23-24页
        1.2.2 氧化石墨烯材料的制备第24-25页
        1.2.3 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第25-26页
    1.3 超支化聚合物第26-32页
        1.3.1 超支化聚合物的概况第26-27页
        1.3.2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及特点第27-28页
        1.3.3 超支化聚氨酯的合成第28-31页
        1.3.4 超支化聚氨酯的应用第31-32页
    1.4 形状记忆聚合物第32-33页
        1.4.1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结构第32页
        1.4.2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第32-33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33-36页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33-34页
        1.5.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液晶聚氨酯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第36-48页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36页
        2.1.1 实验原料第36页
        2.1.2 实验仪器第36页
    2.2 实验步骤第36-38页
        2.2.1 液晶聚氨酯的制备第36-37页
        2.2.2 液晶聚氨酯膜的制备第37-38页
    2.3 表征方法第38-40页
        2.3.1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8页
        2.3.2 X射线衍射(XRD)第38页
        2.3.3 偏光显微镜(POM)第38页
        2.3.4 热稳定性测试(TG)第38页
        2.3.5 热力学性能测试(DSC)第38页
        2.3.6 吸水性和溶胀性第38-39页
        2.3.7 形状记忆性第39-40页
    2.4 实验数据分析第40-47页
        2.4.1 液晶聚氨酯的红外谱图第40页
        2.4.2 液晶聚氨酯的XRD分析第40-41页
        2.4.3 液晶聚氨酯的POM分析第41-42页
        2.4.4 液晶聚酯的TG和DTG分析第42-44页
        2.4.5 液晶聚酯的DSC分析第44页
        2.4.6 液晶聚氨酯的吸水性和溶胀性分析第44-45页
        2.4.7 液晶聚氨酯的形状记忆性分析第45-47页
    2.5 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液晶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第48-66页
    3.1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48-49页
        3.1.1 实验原料第48页
        3.1.2 实验仪器第48-49页
    3.2 实验步骤第49页
        3.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49页
        3.2.2 液晶聚氨酯的制备第49页
        3.2.3 液晶聚氨酯/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9页
    3.3 表征方法第49-51页
        3.3.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49-50页
        3.3.2 拉曼光谱(Raman)第50页
        3.3.3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50页
        3.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50页
        3.3.5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0页
        3.3.6 X射线衍射(XRD)第50页
        3.3.7 热稳定性测试(TG)第50页
        3.3.8 热力学性能测试(DSC)第50-51页
        3.3.9 偏光显微镜(POM)第51页
        3.3.10 扫描电镜(SEM)第51页
        3.3.11 力学性能测试第51页
        3.3.12 形状记忆性第51页
        3.3.13 亲水性测试第51页
    3.4 实验数据分析第51-63页
        3.4.1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表征分析第51-53页
        3.4.2 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第53-54页
        3.4.3 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第54-55页
        3.4.4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测试分析第55页
        3.4.5 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分析第55-57页
        3.4.6 复合材料的偏光显微镜分析第57-58页
        3.4.7 扫描电镜分析第58页
        3.4.8 力学性能分析第58-60页
        3.4.9 形状记忆性能分析第60-62页
        3.4.10 亲疏水性能分析第62-63页
    3.5 小结第63-66页
第四章 超支化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66-82页
    4.1 实验原料和仪器第66页
        4.1.1 实验原料第66页
        4.1.2 实验仪器第66页
    4.2 实验步骤第66-69页
        4.2.1 超支化聚氨酯的制备第66-68页
        4.2.2 化学分析第68-69页
    4.3 表征方法第69-70页
        4.3.1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69页
        4.3.2 扫描电镜(SEM)第69页
        4.3.3 核磁测试(~1H NMR)第69-70页
        4.3.4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GPC)第70页
        4.3.5 热稳定性测试(TG)第70页
        4.3.6 热力学性能测试(DSC)第70页
        4.3.7 机械性能测试第70页
        4.3.8 形状记忆性能测试第70页
    4.4 实验数据分析第70-80页
        4.4.1 超支化聚氨酯的红外光谱分析第70-71页
        4.4.2 超支化聚氨酯的扫描电镜分析第71-73页
        4.4.3 核磁测试第73-75页
        4.4.4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第75页
        4.4.5 超支化聚氨酯热稳定性分析第75-76页
        4.4.6 超支化聚氨酯的热力学性能分析第76-77页
        4.4.7 机械性能测试分析第77-79页
        4.4.8 形状记忆性能分析第79-80页
    4.5 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致谢第90-92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4页
作者及导师简介第94-96页
附件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早产新生儿锌营养状况病例对照研究
下一篇:MgO气凝胶及其多元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