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2. 基本理论 | 第12-22页 |
·国外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 | 第12-17页 |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 | 第12-13页 |
·田园城市理论 | 第13页 |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 第13-14页 |
·芒福得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 第14-15页 |
·麦基(T.G.Mcgee)的“Desakota”理论 | 第15页 |
·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 | 第15-17页 |
·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现状 | 第17-22页 |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概况 | 第18页 |
·小城镇、乡镇企业与城乡一体化 | 第18-19页 |
·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重点 | 第19-22页 |
3.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有利因素 | 第22-23页 |
·体制改革 | 第22页 |
·公司制农业的发展 | 第22-23页 |
·“打工经济”的兴起 | 第23页 |
·政策保障 | 第23页 |
·障碍剖析 | 第23-27页 |
·制度障碍 | 第24-25页 |
·观念障碍 | 第25页 |
·小城镇建设障碍 | 第25-27页 |
4. 龙华实践—透视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案例 | 第27-36页 |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 第27-28页 |
·龙泉骚区龙华村城乡一体化的现状 | 第28-32页 |
·基本概况 | 第28页 |
·龙华模式的制度创新 | 第28-32页 |
·龙华背后的非稳态因素 | 第32-34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32-33页 |
·自愿性失业 | 第33-34页 |
·龙华模式:可贵的探索 | 第34-36页 |
5 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和基础 | 第36-43页 |
·农村现代化 | 第36-39页 |
·农村社区的现代化 | 第36-38页 |
·农民的现代化 | 第38-39页 |
·农业产业化 | 第39-41页 |
·城镇现代化 | 第41-43页 |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 第41页 |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41-42页 |
·发展小城镇为乡镇企业的再次腾飞和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第42页 |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和提高农民收入 | 第42页 |
·通过发展小城镇,进而达到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 | 第42-43页 |
6.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探索 | 第43-48页 |
·落脚点:小城镇建设 | 第43-44页 |
·支撑点:产业发展 | 第44-45页 |
·关键点:制度创新 | 第45-48页 |
·改革土地制度 | 第45-47页 |
·改革户籍制度 | 第47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 | 第47-48页 |
总结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