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现状 | 第17-25页 |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及其特征 | 第17-19页 |
·海关特殊监管区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特征 | 第18-19页 |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历程 | 第19-22页 |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新形势下的转型发展 | 第22-25页 |
·种类形式日益丰富、功能逐步叠加 | 第23页 |
·探求功能整合、政策叠加的发展方向 | 第23-24页 |
·区港联动到区港合一,实现转型升级 | 第24页 |
·区域整合发展迅速,消除不良竞争 | 第24-25页 |
第3章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体制及存在问题 | 第25-35页 |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体制现状 | 第25-31页 |
·三层级型的层级结构 | 第25-26页 |
·海关特殊监管区三种不同层面的管理体制 | 第26-31页 |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全国性法律规定的缺失 | 第31-32页 |
·多头管理,政策抵触,管理被动 | 第32页 |
·管理机构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管理低效 | 第32-33页 |
·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 | 第33页 |
·监管机制僵化,区内自由度不足 | 第33页 |
·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第4章 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发展与管理体制分析--以外高桥保税区为例 | 第35-43页 |
·外高桥保税区及其转型发展 | 第35-38页 |
·外高桥保税区概况 | 第35-36页 |
·外高桥保税区的转型发展 | 第36-38页 |
·外高桥保税区管理体制分析 | 第38-40页 |
·外高桥保税区管理体制历史沿革 | 第38-39页 |
·外高桥保税区管理体制机构设置 | 第39-40页 |
·外高桥保税区管理体制模式 | 第40页 |
·外高桥保税区发展中管理体制建设经验 | 第40-43页 |
·保税区法律制度建设迅速 | 第40-41页 |
·管理体制实现突破,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协调发展 | 第41页 |
·监管方式上的多次创新,通关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 第41页 |
·逐步完善园区运作机制,积极促进区港一体化实现 | 第41-43页 |
第5章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中管理体制创新对策建议 | 第43-51页 |
·国外自由贸易区管理体制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3-45页 |
·国外先进自由贸易区管理体制特征 | 第43-44页 |
·国外先进自由贸易区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5页 |
·构建有效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 第45-47页 |
·管理体制选择的总体原则 | 第45-46页 |
·管理体制选择的一般原则 | 第46-47页 |
·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体制改进与创新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法制建设,有效保障特殊监管区发展 | 第47-48页 |
·明确管理机构职能和权限,实现管理体制模式的转换 | 第48-49页 |
·创新监管模式,提高海关监管效率 | 第49-50页 |
·构筑完善的社会中介组织体系,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内的公共服务职能建设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