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前影响农村政府行为的十大社会不稳定因素 | 第1-31页 |
(一) 因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农民负担过重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急剧增多,很多群众对政府部门产生对抗情绪 | 第16-18页 |
(二) 我省最近几年的“三会一部”高息揽储,非法集资,无力兑付,群众对政府产生强烈不满 | 第18-19页 |
(三) 由山林、土地、水源、矿产资源引发的群体性械斗事件不断增多,使政府的管理职能削弱 | 第19-21页 |
(四) 封建家族势力抬头,对基层政权的巩固构成威胁 | 第21-22页 |
(五) 部分地区恶势力犯罪团伙气焰嚣张,给农村基层政府的管理带来危害 | 第22-24页 |
(六) 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渗透活动突出,挑拨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争夺政府的依靠力量 | 第24-25页 |
(七) 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组织的活动猖獗,严重危及基层政权 | 第25-27页 |
(八) 社会丑恶现象重新滋生发展蔓延,败坏了政府形象 | 第27-28页 |
(九) 刑事案件不断上升,犯罪总量加大,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给政府的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 第28-30页 |
(十) 害农、坑农事件成为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新的不稳定因素 | 第30-31页 |
二、 目前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过程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1-40页 |
(一) 对社会稳定问题认识不够,导致政府行为不规范,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 第31-33页 |
(二) 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内部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33-35页 |
(三) 政府对农民的文化教育投入不足,自身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影响较深 | 第35-36页 |
(四) 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引起政府行为的变化和社会动荡 | 第36-37页 |
(五) 政府对农村社会治安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治安防范体系薄弱,影响政府形象 | 第37-38页 |
(六) 农村政法、公安机关的工作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出现滥用职权、执法不严的行为 | 第38-40页 |
(七) 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 | 第40页 |
三、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过程中政府行为的对策分析 | 第40-61页 |
(一) 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脱贫致富是发挥政府行为职能作用的关键 | 第41-43页 |
(二) 处理好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政府行为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 第43-45页 |
(三) 加强农村基层政府行为的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将权力置于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 | 第45-50页 |
(四) 规范政府行为,健全政府行为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 | 第50-54页 |
(五) 加强农村基层政府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的思想阵地 | 第54-55页 |
(六) 有效发挥政府的人民民主专政职能,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村社会稳定治安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 第55-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