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磷酸钙生物材料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4-44页 |
第一节 蛋白在磷酸钙骨替换材料表面吸附 | 第15-24页 |
1.1 血液和组织体液中蛋白成份 | 第16-17页 |
1.2 蛋白质结构与吸附机理 | 第17-18页 |
1.3 蛋白吸附的表征 | 第18-21页 |
1.4 蛋白吸附与生物材料 | 第21-24页 |
第二节 类骨磷灰石层——磷酸钙生物活性的关键 | 第24-35页 |
2.1 蛋白与磷酸钙的溶解 | 第25-26页 |
2.2 类骨磷灰石的生物活性 | 第26-27页 |
2.3 类骨磷灰石层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2.4 类骨磷灰石层的表征方法进展 | 第31-35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第二章 蛋白质在磷酸钙材料表面的吸附 | 第44-7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4-46页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46-49页 |
2.1 材料 | 第46-47页 |
2.2 体外蛋白溶液浸泡实验 | 第47页 |
2.3 体内植入实验 | 第47-48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49-66页 |
3.1 甲基蓝染色分析 | 第49-50页 |
3.2 光电子能谱定量分析表面蛋白吸附 | 第50-53页 |
3.3 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 第53-56页 |
3.4 磷酸钙吸附蛋白机理研究 | 第56-66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第三章 体外蛋白质作用下磷酸钙表面类骨磷灰石形成和表征 | 第70-101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71-75页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75页 |
第三节 结果和讨论 | 第75-96页 |
3.1 类骨磷灰石层SEM形貌分析 | 第75-85页 |
3.2 薄膜XRD | 第85-89页 |
3.3 光电子能谱(XPS) | 第89-96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第四章 体内磷酸钙表面类骨磷灰石的形成和表征 | 第101-119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01-103页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103页 |
第三节 结果和讨论 | 第103-116页 |
3.1 植入扩散盒与组织观察 | 第103-104页 |
3.2 SEM形貌观察 | 第104-112页 |
3.3 薄膜XRD结果 | 第112-114页 |
3.4 光电子能谱 | 第114-116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19页 |
第五章 吸附外源性蛋白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及材料/组织界面分析 | 第119-151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20-124页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124-130页 |
2.1 多孔双相磷酸钙陶瓷的制备 | 第124-125页 |
2.2 HA/TCP吸附b-BMP | 第125-126页 |
2.3 同种异体骨 | 第126页 |
2.4 植入手术程序 | 第126-127页 |
2.5 样品处理 | 第127页 |
2.6 分析方法 | 第127-130页 |
第三节 结果 | 第130-141页 |
3.1 脊柱融合率 | 第130-133页 |
3.2 组织学观察 | 第133-136页 |
3.3 界面化学成份 | 第136-139页 |
3.4 界面力学性能——纳米痕印分析 | 第139-141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141-146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1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51-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目录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