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5页 |
2 本文的结构 | 第5-48页 |
1 中国是否出现通货紧缩的判断 | 第7-14页 |
1.1 有关争论 | 第7-10页 |
1.1.1 中国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 | 第7-9页 |
1.1.2 通货紧缩的类型 | 第9-10页 |
1.2 对争论的分析 | 第10-13页 |
1.2.1 通货紧缩的定义 | 第10-13页 |
1.2.2 通货紧缩的分类标准 | 第13页 |
1.3 通货紧缩的测度 | 第13-14页 |
2 通货紧缩理论及分析角度 | 第14-22页 |
2.1 通货紧缩理论 | 第14-19页 |
2.1.1 凯恩斯理论 | 第14-16页 |
2.1.2 费雪理论 | 第16页 |
2.1.3 货币主义理论 | 第16-19页 |
2.2 分析的角度 | 第19-22页 |
2.2.1 总需求角度 | 第19页 |
2.2.2 消费需求角度 | 第19-20页 |
2. 2. 3 结构角度 | 第20页 |
2.2.4 本文分析的角度 | 第20-22页 |
3 中国银行体制的历史变迁 | 第22-25页 |
3.1 1953 至1978年的银行体制 | 第22页 |
3.2 1978 至1994年的银行体制变化 | 第22-23页 |
3.3 1994 年以后的银行体制变化 | 第23-25页 |
4 银行体制变迁下的通货紧缩 | 第25-45页 |
4.1 体制变迁下的货币供给量 | 第25-35页 |
4.1.1 1978 至1994货币供应机制 | 第25-26页 |
4.1.2 1994 年以后货币供应机制 | 第26-27页 |
4.1.3 货币供应量变动率、通货紧缩 | 第27-31页 |
4.1.4 银行体制变迁下对货币供给量的收缩效应 | 第31-35页 |
4.2 体制变迁下的货币流通速度 | 第35-38页 |
4.2.1 货币流通速度的决定因素 | 第36页 |
4.2.2 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通货紧缩 | 第36-37页 |
4.2.3 金融体制变迁下对货币供给量流通的紧缩效应 | 第37-38页 |
4.3 体制变迁下的利率政策 | 第38-45页 |
4.3.1 利率影响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机制 | 第39页 |
4.3.2七 次下调率政策效应 | 第39-44页 |
4.3.3 金融体制变迁下的利率调节机制 | 第44-4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5-48页 |
5. 1 结论 | 第45-46页 |
5.2 建议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